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必须使用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不宜使用普通玻璃管,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2. 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不宜超过5分钟,否则导致凝血及纤溶因子活化。 3. 样品采集应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4. 不宜使用EDTA-2Na、肝素、草酸盐抗凝。 5. -80℃及-20℃保存样品,测定时37℃水浴迅速融化,不可反复冻融。 6. 样品内若有残留细胞,经冻融,细胞膜可破坏而影响结果。 7. 血浆预温不宜超过10分钟。 8. 样品暴露于空气中可使PH值升高,因此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将样品加塞保存。 9. 红细胞比积Hct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抗凝剂体积(ml)=0.00185×血液体积(ml)×[100-Hct(%)]。 10.测定温度36.5-38.5℃,过高或过低均使结果延长。 11.实验材料不能有去污剂存在。 12.用光学法测定终点的自动化凝血仪,溶血和较明显的黄疸及脂血会影响测定结果,此时宜用手工法或电子机械式凝血仪测定。 13.手工操作时光线应充足,凝固的终点计算以出现浑浊的初期凝固为准。 14.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为测定20份以上18-55岁的健康男性及非妊娠、月经期的女性血浆各半,计算标准差,以±2SD作为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肾病,原发性纤溶症,肝病,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机能不良血症),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TT缩短:见于血样中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际附带说明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