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山野豌豆
-
用药部位:
- 根茎类
-
别 名:
- 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
-
归 经:
- 未知
-
功效类别:
- 祛风除湿散寒药
-
药 性:
- 温
-
药 味:
- 苦
-
炮 制:
- 为豆科植物山野豌豆的嫩茎叶。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
-
来 源:
- 为豆科植物山野豌豆的嫩茎叶。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
-
功效主治:
- 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①《东北药植志》:疗热毒。软坚。外用洗风湿、风气疼痛、毒疮。②《吉林中草药》:活血止痛,败毒燥湿。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治腰腿疼痛,大骨节病关节痛,筋骨麻木,扭挫伤,闪腰岔气。[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山野豌豆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性状鉴别】
- 干燥茎呈四棱形;质脆易折断。叶为双数羽状复叶,多卷曲皱缩,叶轴先端有卷须。残留小花呈蓝色或紫色;偶有荚果,呈棕色或深棕色,内含黑色种子。气微,味淡。
- 【药理作用】
- 本品及同属植物广布野豌豆和假香野豌豆的全草,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均作透骨草使用。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1.5两)。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