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品查询 >  中药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 药品对比

基本信息对比

隐藏相同参数
中药名称
相关图片
功效分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
药 性
用药部位
矿物类
功效主治
镇逆;坠痰;杀虫;解毒。主痰痫;气短喘急;噎膈反胃;癫狂;惊悸;瘿瘤;瘰疬;疔毒;恶疮;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量
《纲目》:凡用,以铁铫镕化泻瓦上,滤去渣脚,如此数次收用。内服:煎汤,3-4钱;或煅透研末入丸、散。外用:煅末调敷。
主要成分
主要为金属铅,优良品中铅可达99%;因矿石的质量、冶炼与精制方法之不同,常夹少量银、金、锡、锑、铁等其他金属。在大气中,因与氧气、水气、二氧化碳接触,铅表面常生成氧化铅、碱式碳酸铅等的薄层而失去金属光泽。
药理作用
铅在治疗上很少应用,但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慢性铅中毒系重要职业病之一。银的吸收甚缓,主要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吸收后绝大部分沉积于骨中。沉积骨中的铅盐并不危害身体,中毒的深浅主要决定于血液及组织中的含铅量,血中铅含量如超过0.O5-0.1mg%,即产生中毒症状。钙与铅的代谢有平行关系,凡能影响体内钙代谢的因素也能影响铅的代谢。铅主要由肠与肾排泄,肠排泄量一般较肾多。尿中铅量超过0.05-0.08mg/l时,应考虑有铅中毒可能。慢性中毒症状极为多样化,特征也多,主要有:肠胃道的紊乱如食欲不振、便秘(有时为腹泻)、由于小肠痉挛而发生铅绞痛,齿龈及颊粘膜上由于硫化铅的沉着而形成的灰蓝色铅线等。神经系统受侵犯而发生头痛、头晕、疲乏、烦躁易怒、失眠,晚期可发展为铅脑病,引起幻觉、谵妄、惊厥等;外周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出现铅毒性瘫痪。中毒早期,血液中出现大量含嗜碱性物质的幼稚红细胞,如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多染色红细胞等,一般认为这是骨髓中血细胞生长障碍的表现,晚期可抑制骨髓及破坏红细胞而产生贫血。治疗的特效药为螯合剂依地酸钙钠,或青霉胺。二巯基丙醇疗效常不可靠。

药品对比栏

[已加入0个,最多可放4个]

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