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皮哨子
-
用药部位:
- 果实和种子类
-
别 名:
- 菩提珠。
-
归 经:
- 肾经
-
功效类别:
-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
药 性:
- 寒
-
药 味:
- 苦
-
炮 制:
- 秋季采果实,鲜用或晒干。
-
来 源:
- 为无患子科植物川滇无患子的果实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ndusdelavayi(Franch.)Radlk.[Pancoviadelavayi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果实,鲜用或晒干。
-
功效主治:
- 行气消积;解毒杀虫。主疝气疼痛;小儿疳积;乳蛾;痄腮;疥癞;黄水疮;蛔虫症[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皮哨子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主要成分】
- 果皮含皮哨子甙(pyishiauosid)Ⅰb、Ⅱ、Ⅲa、Ⅳa、Ⅳb,皂甙(sapoin)A、C,无患于属皂甙(sapindoside)A、B,无患子皂甙(mukurozisaponin)X、Y1、Y2、E1、G,皮哨子皂甙(hishoushi-saponin)A、Ee。
- 【药理作用】
- 1.《滇南本草》:皮:治膀胱疝气疼痛。子壳:杀虫。2.《滇南本草图说》:治七疝肝气症,狐疝用茴香为使;水疝用陈皮为使;余者引用橘核为使;烧灰吹鼻,治诸虫入脑。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炮熟食,3-7粒。外用:适量,煎汤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