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普陀南星
-
用药部位:
- 根茎类
-
归 经:
- 未知
-
功效类别:
- 祛风湿药
-
药 性:
- 温
-
药 味:
- 苦
-
炮 制:
- 夏季采挖,去掉残茎、须根及外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
来 源:
- 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ringens(Thunb.)Schott[ArumringensThun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去掉残茎、须根及外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
功效主治:
- 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主痰湿咳嗽;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喎斜;破伤风;痈疮肿毒[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普陀南星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主要成分】
- 普陀南星氯仿或甲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g/kg,表现为肌张力增加、竖尾,呼吸变得深而慢,可能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关。误服后有毒,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可能是药物对视网膜细胞有特殊的毒性所致。严重者会导致心力衰竭、室颤及呼吸麻痹、神志昏迷以及急性肝坏死。出现以上症状,采取催吐、洗胃及导泻,可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烟酸吡硫醇等,并给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皮肤接触可致烧灼感,红斑水肿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需经炮制后用)。外用:适量,醋磨涂;或研粉醋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