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硫黄
-
用药部位:
- 矿物类
-
别 名:
- 石硫黄、石流黄、流黄、石留黄、昆仑黄、黄牙、黄英、烦硫、石亭脂、九灵黄童、山石住、黄硇砂、将军、白硫黄、天生黄、硫黄花、硫黄粉
-
归 经:
- 心经
-
功效类别:
- 补益药
-
药 性:
- 热
-
药 味:
- 酸
-
炮 制:
- 1.1.硫黄《圣惠方》:细研,水飞过。1.2.《博济方》:以柳木槌研三二日。1.3.《孙尚药方》:(用)牛角研令极细。1.4.《普济方》:去沙石,细研如飞尘。打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成小块。生品有毒,多外用,以解毒杀虫,治癣为主。2.制硫黄:2.1.豆腐制《医学纲目》:入豆腐中煮三五沸。《本经逢原》:入豆腐中煮七次。现行,先将豆腐切成片,铺一层于锅内,再铺上一层净硫黄块,如此层层铺好,加清水没过药材,用文火加热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除去豆腐,漂净,阴干。每硫黄100kg,用豆腐200kg。制后降低毒性,以助阳益火为主。2.2.萝卜制:取净硫黄与萝卜共煮至萝卜烂时,取出,晒干。每硫黄100kg,用萝卜40kg。2.3.猪大肠制《医方集解》:石硫黄一斤,猪大肠二尺,将硫黄为末,实猪大肠中,烂煮三时,取出去皮。现行,取硫黄灌入猪肠内,煮后晾干,或将硫黄放入生猪肠内,两端扎紧,放热汤中煮3小时,反复3次,每次均另换猪肠。据报道,硫黄的毒性成分主要为As2O3。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升华硫项下砷盐检查方法测定As2O3含量,未经炮制过的为29.80×l0(-6),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量的23.8倍。用溴-四氯化碳-硝酸湿法消解硫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测定5种制硫黄中的砷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可降低硫黄中的捣As2O3含量,并以豆腐炮制品最为显着。说明豆腐制硫黄能降低其毒性。实验证明,硫黄和豆腐以l:1.5的比例进行炮制,制品含硫量可达到98%以上,含砷量低于或等于1μg/ml,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砷盐限量的规定。饮片性状:硫黄参见药材鉴别项。制硫黄形如硫黄,黄褐色或黄绿色,臭气不明显。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火。
-
来 源:
- 药材基源:为自然元素类硫黄族矿物自然硫,主要用含硫物质或含硫矿物经炼制升华的结晶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lfur采收和储藏:采挖得自然硫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经加工制得。
-
功效主治:
- 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止痒。主阳痿;遗精;尿频;带下;寒喘;心腹冷痛;久泻久痢;便秘;疥疮;顽癣;秃疮;天疱疮;湿毒疮;阴蚀;阴疽;恶疮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①《本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②《别录》: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癣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③《药性论》:除冷风,顽痹。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④《海药本草》:主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⑤《日华子本草》:杀腹脏虫。⑥《纲目》: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⑦《纲目拾遗》:天生磺,治膈症。舶上硫黄,灭斑,杀虫,治疮通血,止泻痢。[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硫黄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性状鉴别】
- 性状鉴别硫黄呈不规则块状、粗颗粒状。浅黄色、黄色或略呈绿黄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表面不平坦或粗糙,常具多数小孔隙。脂肪光泽。体轻,质松脆,易砸碎。有的断面呈蜂窝状,纵面可见细柱或针状晶体,近于平行排列,金刚光泽。具特异臭气,味淡。以块整齐、色黄、有光泽、质松脆、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别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微带黄色。高突起,暗边明显。折光率Np=1.9579,Nm=2.0371,Ng=2.245。干涉色极高,斜消光。2V=69°;双折射率=0.2571。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商品规格商品一般分为硫黄、倭硫黄、天生黄三种。(1)硫黄为不规则块状,黄色或带浅绿色,不透明,表面较粗糙,常有细孔。(2)倭硫黄系将硫黄经过提炼而成。呈不规则块状,鲜黄色,半透明,表面较光滑,无细孔,系进口商品,质佳。(3)天生黄呈大小不同的颗粒状,或砂状结晶,浅黄色,微有玻璃光泽。
- 【主要成分】
- 主含硫(S),尚杂有砷(As)、硒(Se)、碲(Te)等。
- 【药理作用】
- 1.溶解角质、杀疥虫、杀菌、杀真菌的作用:局部外用,在体温状态下,硫与皮肤接触,产生硫化氢;或与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作用,氧化成五硫黄酸(pentathionicacid),从而有溶解角质、软化皮肤、杀灭疥虫等皮肤寄生虫及灭菌、杀真菌等作用。2.缓泻作用:内服后一部分在肠内可形成硫化氢,刺激肠壁增加蠕动,而起缓泻作用。硫化氢在体内产生极慢,故致泻作用不强,且与用量大小无关。若肠内容物中脂肪性物质较多时,易产生大量的硫化氢。3.消炎、镇咳、祛痰作用:适当剂量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能使各级支气管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并使支气管粘膜杯状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还能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4.其他作用:对氯丙嗪及硫喷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增强作用。5.毒性:未经炮制的天然硫黄含砷量较多,不宜内服,内服需用炮制过的硫黄,且不宜过量或久服,以免引起砷中毒。升华硫西黄耆胶混悬液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0.266g/kg,中毒表现为拒食、肝肿大。服用过量硫黄,在肠内生成大量硫化氢及硫化物,被吸收入血液后,能使血红蛋白转变为硫化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可致中枢麻痹而死亡。
- 【用法用量】
- 内服: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或烧烟熏。
- 【注意事项】
- 本品有毒,内服宜用制品,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患者及孕妇禁用。1.徐之才《药对》:畏细辛、飞廉、朴消、铁、醋。(引自《纲目》)2.《本草衍义》: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3.《本经逢原》: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热邪亢盛者禁用。湿热痿痹,良非所宜。4.《得配本草》:忌禽兽血。阴虚者禁用。5.《本草用法研究》:阴虚有火者勿用。外疮红肿者、有内热便闭者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