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败酱
-
用药部位:
- 全草类
-
别 名:
- 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败酱草、苦菜、野苦菜;苦斋公;豆豇草;豆渣草;观音菜;白苦爹、苦苴、苦叶菜、萌菜、女郎花
-
归 经:
- 肝经
-
功效类别:
- 清热解毒药
-
药 性:
- 寒
-
药 味:
- 辛
-
炮 制:
- 败酱草炭:取败酱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
来 源:
- 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全草。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滞腹痛[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头痛
眩晕
风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咳嗽
风热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败酱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原植物形态】
-
- 【性状鉴别】
- 黄花败酱全体常折迭成束。要命茎圆柱形,弯曲,长5-15cm,直径2-5mm,顶端粗达9mm;表面有栓皮,易脱落,紫棕色或暗棕色,节疏密不等,节上有芽痕及根痕;断面纤维性,中央具棕色木心。根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长达10cm,直径1-4mm;表面有纵纹,断面黄白色。茎圆柱形,直径2-8mm;表面黄绿以或共同棕色,具纵棱及细纹理,有倒生粗毛。茎生叶多卷缩或破碎,两面疏被白毛,完整呈多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5-11,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有限公司枝端有花序或果序;小花黄色。瘦果长椭圆形,无膜质翅状苞片。气特异,味微苦。
- 【主要成分】
- 黄花败酱根、根茎含败酱皂甙(patrino-side)[1,2],败酱皂甙A1、B1、C1、D1、E、F、G、H、J、K、L[3],根含黄花败酱皂甙(scabioside)A、B、C[4]、D、E、F、G[5],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arabinopyranosyloleanolicacid),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0arabinopyranosylhederagenin),常春藤皂甙元-2-O-乙酰基-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2-O-acetyl-3-O-α-L-arabinopyranosylhederagenin)[6],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3-O-α-L-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2-O-乙酰基-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2-O-acetyl-3-O-α-L-ara-binopyranosylhederagenin-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 【药理作用】
- 1.镇静作用:曾报道、东北产黄芪败酱有镇静作用,并认为其中所含皂甙为其有效成分。近年进一步研究证明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对小鼠都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而蒸去挥发油的药渣浸膏和总皂甙都镇静作用。在挥发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异戊酸无镇静作用。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2.抗菌作用: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则无作用。白花败酱全草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亦不明显。3.其他作用:败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的作用。是否与其所含墩果酸有关,值得探讨。因为齐墩果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败酱根热水提取物500μg/ml对人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而对正常细胞则反有促进增殖的作用。4.抗癌作用:败酱根的热水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荷瘤小鼠(肉瘤-180)抑制癌细胞生长率为57.4%。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 【注意事项】
-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