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刺楸茎
-
用药部位:
- 根茎类
-
归 经:
- 未知
-
功效类别:
- 活血止痛药
-
药 性:
- 平
-
药 味:
- 辛
-
炮 制:
-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刮去刺,润透,切薄片,干燥。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切面表皮及韧皮部甚薄,中央具有白色柔软的髓部,嫩茎髓部宽广,木部狭窄;老茎髓部较小,木部宽广,质轻松,气微,味微苦、微辛。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
来 源:
-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
-
功效主治:
-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脘痛[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刺楸茎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性状鉴别】
- 性状鉴别:枝条呈圆柱形,长10-20cm,直径1cm。表面灰色至灰棕色,有黄棕色圆点状皮孔和淡棕色的角状刺,刺尖锐,侧扁,基部扁而宽阔,呈长椭圆形,微有光泽。质坚硬,折断面木部纤维性或裂片状,中央可见白色髓部。气微,味淡。
- 【主要成分】
- 茎中含刺楸根皂甙(kalopanaxsaponin)I和Ⅱ。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