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 |
|
相关图片 |
|
功效分类 |
|
药 性 |
|
用药部位 |
|
功效主治 |
祛风,化湿,消肿,通络。治咽喉肿痛,黄肿,疟疾,风湿骨痛,跌打挫伤。①《本草求原》:理痰火、酒痰,开喉咽肿痛。浸酒法风,理跌打。②《岭南采药录》:去风,治黄肿。又治伤寒,黄食证。③《生草药手册》:治小儿百子痰(肚胀,小便短,胃呆,青筋络肚者名百子痰病)。④《岭南草药志》:化湿,驱风,消肿,退黄,理臌,治疟退热。 |
|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2两;或浸酒饮。外用:浸酒擦患处。 |
|
|
|
主要成分 |
树皮含香叶木甙、橙皮甙、勒欓素,又含甾醇、酚性成分、有机酸。根皮含勒欓碱、橙皮甙、香叶木甙、勒欓素。 |
|
|
|
药理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