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苧麻根
-
用药部位:
- 根类
-
别 名:
- 苧根(《别录》),苧麻头(《南宁市药物志》)。
-
归 经:
- 未知
-
功效类别:
- 止血药
-
药 性:
- 寒
-
药 味:
- 甘
-
炮 制:
- 为荨麻科植物苧麻的根。冬、春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
-
来 源:
- 为荨麻科植物苧麻的根。冬、春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
-
功效主治:
- 清热,止血,解毒,散瘀。治热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闭,吐血,下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①《别录》:主小儿赤丹;渍苧汁疗渴,安胎。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闷,天行热疾,大渴大狂,罯毒箭、蛇虫咬。③《本草图经》:主白丹,浓煮浴之,日三、四。④《本草备要》:补阴,破瘀,解热,润燥。治痈疽,发背,金疮,折伤,鸡、鱼骨哽。⑤《纲目拾遗》: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哽,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⑥《分类草药性》:疗砍伤、跌扑,敷续筋骨;疯狗咬伤。⑦《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肛门肿痛,脱肛不收。⑨《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麻疹,创伤出血肿痛。[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苧麻根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性状鉴别】
- 干燥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稍带扁圆形,略弯曲,长6~10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灰棕色,极粗糙。有突起的根痕和许多疣状凸起,皮部有时脱落而呈现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纤维状。质硬体轻,断面纤维性,略有粉质,嫩者实心,有时可见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老者空心。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以灰棕色、条匀、坚实者为佳。
- 【主要成分】
- 根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全草和种子含氢氰酸。
- 【药理作用】
- ①《本草经疏》:苧根,《别录》在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苧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罯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②《本草述》:苧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足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问论乎。……其和血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③《本草正义》:白苧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安胎之用,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集验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本草经疏》: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