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蜈蚣萍
-
用药部位:
- 全草类
-
别 名:
- 麻薸、边箕萍、长脚浮薸、百脚水草、水蜈蚣、大鱼萍、马萍、水百脚、水舌头草、槐瓢、大浮萍、包田麻、槐叶草
-
归 经:
- 未知
-
功效类别:
- 清热药
-
药 性:
- 寒
-
药 味:
- 辛
-
炮 制:
- 为槐叶萍科植物槐叶萍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nianutans(L,)All.[Marsileanutan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或晒干。
-
来 源:
- 为槐叶萍科植物槐叶萍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nianutans(L,)All.[Marsileanutan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或晒干。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表;利水消肿;解毒。。主风热感冒;麻疹不透;浮肿,热淋,小便不利;热痢;痔疮,痈肿疗疮;丹毒;腮腺炎,湿疹;烫火伤。[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蜈蚣萍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性状鉴别】
- 茎细长,有毛。叶二型,一种细长如根;一种羽状排列于茎的两侧,叶片矩圆形,长8-12mm,宽5-6mm,圆钝头,基部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上面淡绿色,在侧脉间有5-9个突起,其上生一簇粗短毛,下面灰褐色,生有节的粗短毛。根状叶基部生出短小枝,枝上集生有大孢子果和小孢子果4-8枚。气微,味辛。
- 【主要成分】
- 含数种痕量的金属元素,其含量随植物的生长阶段及其营养状况而变化,另含脂类241.0mg/g,其中中性脂(neutrallipid)占38.0%,糖脂(glycolipid)占43.5%,磷脂(phospholipid)占18.4%
- 【药理作用】
- 1.《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痈肿疖毒,瘀血积痛。2.《贵州草药》:清热,除湿,消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