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品查询 >  中药 >  止血药 >  桑黄

中药名称:

桑黄

用药部位:

藻、菌、地衣类

别  名:

桑上寄生、桑臣、树鸡、胡孙眼、桑黄菰、桑黄菇、针层孔菌、梅树菌

归  经:

肾经

功效类别:

止血药

药  性:

药  味:

炮  制:

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Fomesigniarius(L.)Fr.;BoletusigniariusL.;PolyporusigniariusFr.]

来  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Fomesigniarius(L.)Fr.;BoletusigniariusL.;PolyporusigniariusFr.]

功效主治:

活血止血;化饮;止泻。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查看说明书]

治疗疾病:

桑黄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主要成分】
含落叶松蕈酸(agaricicacid),藜芦酸(veratricacid),间-4,5二甲氧基-1,2-苯二甲酸(m-hemipinicacid),麦角甾醇(ergosterol),C22、C24、C26的饱和脂肪酸,C23、C25的饱和烃,甘氨酸(glycine),天门氨酸(asparticacid)等氨基酸,草酸(oxalicacid),甘露岩藻半乳聚糖(mannofucogalactan),木糖氧化酶(xyloseoxidase),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酯酶,多糖等。
【药理作用】
落叶松蕈酸(Agaricicacid,Laricicacid,其不纯品名Agaricin)有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国外曾用于治盗汗,作用于数小时内开始,可持续24小时,剂量不能超过30mg/次或100mg/天,一般需连续用l-5天后方见较好疗效,无甚副作用。其作用机理虽经较多研究,但未完全阐明,与植物神经系统似无关系。它并不抑制唾液腺的分泌。对局部有刺激性,口服大量可引起吐、泻,也不能作废下注射。有人报道,已有洋地黄样作用,低浓度能兴奋平滑肌,大剂量则发生抑制作用,中毒量可引起延脑中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先兴奋而后麻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我要点评桑黄

Review
 
 
   

向专家提问

Ask

药品对比栏

[已加入0个,最多可放4个]

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