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名称:
- 石莽草
-
用药部位:
- 全草类
-
别 名:
- 省订草、红岩花叶、雷公须、火眼丹、水绣球、草石椒、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红草、小铜草、太阳草、石辣蓼、太阳花、省丁草、铜矿草、青影子、小红蓼、小红藤、骨虫草、沙滩子
-
归 经:
- 未知
-
功效类别:
- 清热药
-
药 性:
- 凉
-
药 味:
- 辛
-
炮 制:
- 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capitatumBuch.-Ham.exD.Do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
来 源:
- 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capitatumBuch.-Ham.exD.Do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
功效主治:
-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痢疾;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跌打损伤;痄腮;疮疡;湿疹[查看说明书]
-
治疗疾病:
-
石莽草 详细说明
Drugs Instructions
- 【性状鉴别】
- 茎圆柱形,红褐色,节处略膨大并有柔毛,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长1.5-3cm,宽l-2cm,克瑞钝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红色缘毛,上面绿色,常有人字形红晕,下面绿色带紫红色,两面均被褐色疏柔毛;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销筒状,膜质,基都有草质耳状片。花序头状,顶生或腋生;花被5裂;雄蕊8。瘦果卵形,具3棱,黑色。气微,味微苦、涩。
- 【主要成分】
- 头花蓼全草含苯甲醛(benzaldehyde),乙酸(aceticacid),24-羟基二十四烷-3-酮(24-hydroxytetracosanone-3),29-羟基二十九烷-3-酮(29-hydroxynonacosan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酸(gallicacid)[1]。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熬膏涂。
- 【注意事项】
- 《广西中药志》:孕妇及实热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