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杭州白癜风医院 | 南宁白癜风医院 | 广州白癜风医院 | 南宁白癜风医院 | 济南白癜风医院 | 贵州白癜风医院 | 成都白癜风医院 | 武汉白癜风医院 | 武汉白癜风医院 | 昆明白癜风医院 | 上海白癜风医院 | 兰州白癜风医院 | 深圳白癜风医院 | 兰州白癜风医院 | 合肥白癜风医院
    宁波白癜风医院 | 南昌白癜风医院 | 南京白癜风医院 | 北京白癜风医院 | 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宁波白癜风医院 | 潍坊白癜风医院 | 青岛白癜风医院 | 北京白癜风医院 | 济南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杭州白癜风医院 | 杭州白癜风医院

    药品查询

    当前位置: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找药品  >  心痛

    心痛用药

    用药原则:

      【证治方药】

      (一)心血瘀阻

      1,临床表现:心胸疼痛较为剧烈,如刺如绞,痛处固定,人夜为甚,甚而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可伴胸闷,日久不愈,止、发无常,可因情绪紧张、劳累过度引起,面包晦黯,唇甲青紫。舌质黯、紫有瘀点(斑),或舌下络脉青紫,脉弦、涩、沉,或有结代。

      2,病因病机:血凝不流,心脉瘀阻,心失所养,脉络不通,故为心痛,

      3,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4,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当归l0~15g。桃仁10g,红花6~10g,赤芍10~15g,川芎6~10g,柴胡l0g,枳壳6~10g,桔梗6g,牛膝15g,甘草6~10g,降香6~10g,郁金10g。

      方义: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柴胡、枳壳、降香、郁金理气止痛,桔梗性升、牛膝性降,以调畅气机升降。原方有地黄,嫌其阴柔呆滞,故去之。

      加减:瘀血甚而疼痛尉者,可加蒲黄、五灵脂、丹参、乳香、没药等,即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失笑散(《局方》)。着再不效,则用三七粉、生水蛭粉调冲,以增强其活血化瘀能力,若胸闷、疼痛并重,为气滞血瘀,可加檀香、沉香等以理气止痛:如伴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加桂枝、肉桂、细辛、吴萸,即合当归四逆汤(《伤寒论》),用以温阳通脉。

      5,变通法:上述证候如伴见气短乏力,自汗,脉细、虚、涩,为气虚血瘀证候,当益气活血,可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保元汤(《博爱心鉴》)。药用黄芪、人参、肉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其中可重用黄芪、人参。如见猝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急则治其标。

      (二)寒凝心脉

      1,临床表现:心痛如绞,发作急骤,胸闷气促,喘息气促不得卧,因气候骤冷或受寒而发作、加重,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甚而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悸短气,面唇指甲青紫,冷汗出。舌谈黯或青紫,舌苔薄腻或白润,脉沉迟或沉紧。

      2,病因病机:心阳不振,复感于寒,阴寒凝滞,心脉收引而痹阻不通。

      3,治法:温阳散寒,通脉止痛。

      4,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合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枳实10g,薤内10~15g,细辛3~10g,桂枝10~15g,白芍10~15g,当归l0~15g,炙甘草10g。瓜蒌15~30g。

      方义:桂枝、细辛温阳散寒,瓜蒌、薤白宣痹通脉,当灯、白芍、甘草和血缓急,枳宴、白芍理气活血。

      加减:如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心痛甚者,阳气不足、阻寒内盛,可加淡附子、党参以温阳益气,散寒止痛。胸闷显著,喘逆盛者,加厚朴、杏仁、檀香以降逆理气、宽胸平喘。若痛引肩背者,加片姜黄恬血理气通脉。脉象迟弱,心律显著减缓者,桂枝用量增大至15g以上,并加入淡附子温振心阳、强心通脉。

      5,变通法: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剧痛不已,肢冷形寒,宜用乌头赤石脂丸(《金蜃要略》)温阳逐寒,药用乌头、附子、干姜、川椒、细辛等。亦可急于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敬寒通脉。

      (三)痰浊闭阻

      1,临床表现:胸部憋闷窒塞,气短,咳吐痰涎,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纳呆泛恶。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苔白滑或厚腻,脉滑。

      2,病因病机:痰浊凝滞久踞,胸阳痹阻不展,心脉不通则痛。

      3,治法:宣痹通阳,化痰泄浊。

      4,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盒匮要略》)合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瓜蒌15~30g,薤白10g,法半夏10~15g,陈皮6~l0g,茯苓15g,竹茹10~15g,枳实6~10g,甘草6g。

      方义:瓜萎、莲白、枳实宣痹通阳,半夏、陈皮、竹茹、茯苓、甘草化痰泄浊。

      加减:寒加桂枝,细辛温阳散寒,热加黄连、胆南星清热化痰。胸部窒塞憋闷甚者加石菖蒲,郁金理气宽胸,泄浊化痰。若兼夹瘀血者,加丹参、檀香、砂仁,理气活血。腹胀加莱菔子、厚朴理气消胀,心悸不宁加琥珀、丹参安神宁心。

      5,变通法:若痰热闭阻,胸部痞塞,气短憋闷,纳呆脘痞,泛恶欲吐,口苦而粘腻不爽,时而烦热口渴,但不欲饮,咳痰白稠或黄浊,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宜用小陷胸汤(《伤寒论》)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清热化痰,药用半夏,黄连、瓜萎、陈皮、茯苓、竹茹、枳实、菖蒲、郁金等。若胃脘部痛,胸闷气短,纳差,呕恶,舌苔白,脉沉滑。痰阻中焦,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加减,所谓心胃同治。若既有痰浊闭阻之实证,又有心气不足之虚证,胸闷时痛,心悸气短,乏力汗出。脉虚舌淡苔润,可用十味温胆汤(经验方),即温胆汤加人参、麦冬、枣仁、五味子,化痰泄浊,养心益气。本证常有痰瘀互阻表现,故于化痰泄浊的同时,宜适当参入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桃仁、当归、红花、赤芍、益母草等,其配伍比例、用量大小,应根据疫浊、瘀血两者的轻重,有所侧重。

      (四)气滞郁结

      1,临床表现:心胸隐痛阵阵,时而满闷不舒,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喜叹息,脘痞、腹胀,忧虑多思。舌苔薄,脉沉弦。

      2,病因病机:情志抑郁,气机郁滞,心脉失和,而心胸稳痛或满闷不舒。

      3,治法:理气解郁,活血通络。

      4,方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柴胡10g,枳壳6~10g,香附10~15g,陈皮6~10g,白芍10g,川芎6~10g,郁金10g,甘草6g。

      方义: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香附、郁金、陈皮理气解郁,川芎、白芍活血通络,甘草和中。

      加减:胸闷心痛明显,夹瘀血者,加丹参、檀香、砂仁。即合丹参饮(《医宗金鉴》)理气活血,兼夹痰多苔腻者,加半夏、苍术化痰燥湿:若口苦心烦,加山栀、丹皮清热泻火。

      5,变通法:肝郁脾虚,胸闷心痛,两胁不舒,纳呆腹胀,食少者,可用逍遥散(《局方》)疏肝健脾,理气解部。有口苦心烦时,酌加丹皮、山栀,即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五)气阴两虚

      1,临床表现:心胸隐痛,时而发作,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倦怠乏力,动则喘息,声息低微。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脉虚细为心气不足:面部时有烘热,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为心阴不足。

      2,病因病机:心气不足。心阴亏耗,心脉失养。

      3,治法:益气养阴,和血通脉。

      4,方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保元汤(《博爱心鉴》)加减。

      药物:党参15g(或用西洋参6~10g另煎),麦门冬l0~15g,五味子10g,黄芪15g,肉桂3g(或用桂枝10g代之),甘草6~10g,丹参15~30g,当归10~15g。

      方义:黄芪,肉桂,党参,甘草益心气、通心脉,为保元汤;党参(或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益心阴,敛心气,为生脉散。丹参、当归和血通脉。

      加减:若见烘热、口干、手足心热者,去肉桂温热,加生地、玉竹以养阴清热。若见心动悸、脉结代,加重桂枝用15g以上。增生地15g,滋弱和血,温阳通脉,寓炙甘草汤(《伤寒论》)之义。若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川芎、远志、茯神,养心血,安心神,寓养心汤(《证治准绳》)之义。若胸闷叹息,情志不舒,加檀香、砂仁,合丹参理气活血,即为丹参饮(《医宗金鉴》)。

      5、变通法:若心脾两虚,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虚,可用归脾汤(《济生方》)为主,益脾气,养心血。

      (六)心肾阴虚

      1,临床表现。心胸隐痛。憋闷不舒,时而灼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虚烦汗出,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耳鸣,口咽干燥,大便干。舌红少苔,脉虚细数时有歇止。

      2,病因病机:肾水不足,心火上炎,虚热内生,心脉失养。

      3,治法:滋肾养心,和血通脉。

      4.方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合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党参10~15g(或西洋参6~10g煎代之),丹参15g,玄参10~15g,生地15g,茯神15~30g,酸枣仁15g,柏子仁10~15g,阿胶10g(烊冲),当归10~15g,白芍10~15g,麦冬15g,五味子6~10g,炙甘草l0g。

      方义:生地、玄参、麦冬滋肾养阴,党参、茯神、五味子、炙甘草益气补心,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丹参、白芍、阿腔、当归和心血、通心脉。

      加减:头晕目眩可加女贞子、旱莲草养血定眩。心烦失眠加黄连、黄芩,清心除烦,合白芍、阿胶、甘草,即黄连阿胶汤(《伤寒论》)义,用以交通心肾。若心动悸脉有歇止,早搏者加苦参,为经验方药。若见高血压,肝阳上亢者可加石决明、钩藤、天麻,平肝潜阳有降血压作用。

      5,变通法:可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前者养心阴,后者滋肾阴,方药平和纯正,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

      (七)心肾阳虚

      1,临床表现:心胸部剧烈疼痛,持续不已,四肢不温甚而厥冷,汗出淋漓,喘息不得卧,烦躁不安,或有神识模糊、不省人事,尿少水肿。舌质淡黯、青紫,脉微细欲绝或促、结、代。

      2,病因病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阳气欲脱,心脉闭阻。是为真心痛之厥脱重证。

      3,治法:回阳固脱。

      4,方剂: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别直参10~15g(另煎兑服),淡附于l0~15g(先煎),桂枝10~15g,甘草10~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

      方义:人参补元气,附子温心阳,桂枝、甘草通心脉,龙骨、牡蛎固脱敛汗。

      加减:上方亦可加入大剂山萸肉补肾固脱,是从阴引阳者。

      5,变通法:真心痛所致厥脱,亦可用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回阳救逆。在临床上,可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待抢救成功后,若见心悸、水肿、喘息,为心阳虚衰,水气冲逆之证,可用真武汤(《伤寒论》)加人参、苏木,温阳平冲、益气活血。

      【医家经验】

      (一)陈可冀治疗自发型心绞痛经验

      自发型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局部血流供应减少所致的心绞痛。与劳力型心绞痛相比,其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胸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与中医的厥心痛、卒心痛等病较为相似。

      自发型心绞痛多表现为阳虚寒凝之证,如胸痛剧烈,常在夜间或感受寒邪时发作,平素畏寒肢冷、体乏无力、胸闷气短,舌质紫黯、脉沉弦或弦紧等。虽多以心阳虚、血脉凝滞为主,但其本则多源于元阳亏虚。可用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脉止痛法,尤其注重温补心肾之阳。临证处方,即使无肾阳虚症状,亦多加温补肾阳之品。用甘温辛润药如淫羊藿、补骨脂、山茱萸、菟丝子、巴戟天等,配伍黄芪、桂枝、薤白等益气温阳。不主张用姜、附等辛热之品,以防辛爆耗散伤阴。常用保元汤加减,药用:人参6~10g(先煎兑入),生黄芪30g,桂枝8~10g,白芍30g,川芎10g,生甘草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若症见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迟者,属肾阳亏虚为主,可加熟地黄、附子等以阴中求阳,附子用量为熟地黄的1/3~1/4.若兼脘腹胀满、便溏、纳呆,属脾阳不足为主者。可加干姜、砂仁,香附以温运中州、理气化滞,运中州加香附,意在理肝气,调气血,使气血调畅,湿浊易化。若以胸闷为主、感寒诱发者,多为心阳不宣、气血凝滞,加瓜蒌,重用薤白、桂枝以通阳宣痹。心绞痛发作频繁、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者,则用上方冲眼复方血竭散(血蝎、沉香、琥珀、冰片、三七、延胡索)治疗,以补虚理气、活血定痛。胃不和者,去血竭、琥珀:若为寒凝血脉、疼痛剧烈、唇甲灰黯或青紫、脉弦紧者,则加重附子、桂枝用量,同时配伍芳香温散之品,待凝寒散、结滞祛,再用甘温补益之法,缓图治本。

      自发性心绞痛常和情志抑郁有关,此型心绞痛症状有时并不典型。但发作却较频繁,常伴见胸闷、善太息,两胁不舒等症,疼痛多在清晨5~7时或情绪波功时发作。卯时为肝所主,肝木当旺、阳气升发之时,若肝气郁结,疏泄、条达、宣散功能失常,阳气升发无力,不能温养筋脉,可致心脉挛急作痛。治当疏肝解郁、升阳解痉。常用疏肝解郁汤加减,药用:柴胡12g,郁金lzg,香附10g,川楝子6g,陈皮12g,延胡索10g,荷叶10g。丹参12~15g,川芎l0g,白芍15g。治疗肝气郁证,多取李东垣风药升陌之法,于疏肝之中伍用风药如荷叶、柴胡、葛根、防风、升麻等。若有脘腹胀浦、食欲不振、乏力便溏者,为肝郁脾虚,可在上方基础上加香砂六君子汤补气运脾:兼有湿阻者,可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

      自发性心绞痛反复发作,有阴虚见症者并不少见。其阴虚失荣责之在肾、肝、心三脏。阴血亏虚,一则心失濡养而痈,二则阴虚生内热,消烁津液,血脉艰涩而痛:三则筋脉失荣挛缩而痛。临床常表现为心烦不眠,五心烦热,潮热自汗或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或舌有裂纹。心绞痛多在上午发作,或起床穿衣、洗漱时发作,常伴耳鸣目涩、头晕健忘、腰酸腿软等症状。治疗当滋肾养肝,柔肝解痉,活血舒脉。常用一贯煎加减,药用:生地黄15g,沙参2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麦冬12g,当归15g,白芍30g,炒川楝子6g,丹参20g,桂枝6g,生甘草6g,若症见心悸、怔忡、心烦少寐属心阴虚为主者,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因情绪激动而诱发,兼见肝气部结症状者,加柴胡、郁金、防风疏肝解郁、活血定痛:冠状动脉痉挛反复发作者,加龟甲、炙鳖甲、地龙、秦艽滋阴息风解痉:兼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桑叶、菊花平肝潜阳:瘀血症状明显者,加赤芍、桃仁、红花通脉止痛。

      活血化瘀法在自发型心绞痛的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活血化瘀药多辛香走窜,易伤阴耗血。邪实阻滞如寒凝、痰阻、气滞等可致血脉不利,阴血亏虚,血脉失荣亦可致血行瘀滞。故临床应用括血药治疗心绞痛时,常佐生地黄、当归、白芍等,以防辛香走窜伤阴。②理气活血与益气活血有所不同。益气活血时,益气药量应大,活血药量应小,以取气行血行之效:理气活血时,活血药量常应大于理气药剂量,以调理气机于轻灵之中。③疼痛反复发作,瘀血征象明最,多有瘀血、顽血阻滞血脉,投以水蛭粉、桃仁、红花、鬼箭羽、土鳖虫等逐瘀散血药味,使血脉畅通。但不用三棱、莪术等破血耗气之品。④久病不愈、冠状动脉痉挛为主者,伍用通络息风药如全蝎、地龙、白芍等,以活血通络解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徐凤芹,陈可冀治疗白发性心绞痛经验。中医杂志,2001,42(1):16~17]

      (二)陈耀堂治疗经验

      心绞痛多发生在胸前部,胸部为阳气升发之处,若心阳不振、浊阴凝聚于胸,以致血行不畅、心血痹阻,不通则痛,治宜温通心阳,宣痹通络,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枳实薤白桂枝汤加碱。有一通用方:全瓜萎15g,薤白头8g,枳实9g,桂枝9g,半夏9g,桔梗4,5g,附片1,5~30g,丹参30g。方中附子为必用药,但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用药剂量。一般无明显阳虚肢冷者,附子用3g左右,作为温通血脉之用。即使有肝阳上亢者,也用少量以助它药之力,并加生地15g、生石决明30g以监制之,但桂枝可去:有阳虚者则附子用量加重,尤对脉迟肢冷者(相当于今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则用量更大,常用15g以上,但需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性反应,心绞痛病人多肥胖,故方中也常加川贝、胆南星以化瘴:有血瘀见症,如舌质青紫、脉涩者,则加重活血化瘀之品,常用失笑散(15g包煎)、桃仁、红花之类。在缓解期,长服首乌片,并取《金匮》瓜蒌薤白白酒汤之方意,用首乌、杞子、全瓜蒌、红花浸酒长服,视酒量每日服6~9g,也有预防发作之功。发作急骤,用一般药物少效者,用珍珠粉0.3g、参三七粉1,5g、川贝粉3g,作为一日量,分二次服,连服一月也有效,不主张用香窜之药,因其其能取效于一时,于病无补。(陈泽霖,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杜,1987,146)

      (三)祝谌予治疗经验

      冠心病心前区痛常表现在胃脘部,因此容易误诊为胃病。但从中医辨证来看,冠心病出现胸闷、气短、胃脘部疼痛(嗳气后自感舒畅,疼痛亦可缓解)、纳食差、有时呕恶、苔白、脉沉滑者,可辨为痰阻巾焦,气机不调,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瓜萎、薤白,时现心绞痛者再加菖蒲、郁金。若见心慌、气短、心区刺痛、闷满、口唇舌质均黯或见瘀点,脉见弦细,则辨为心气不足,心血亏损,自制处方。葛根。红花、丹参、川芎、当归、赤芍、菊花、羌活、党参、麦冬、五味子(葛根、菊花能扩张血管,羌活通络止痛最良)。若见胸闷、心区疼痛、脉律不整、舌质淡黯、脉弦或结,则辨为心阳不足,心阴亏损,方用炙甘草汤加味(根据症状或加麦冬:五味子。或加瓜萎、薤白)。若见咳喘气短、四末厥冷,且见浮肿,舌质淡黯,脉沉细,则辨为心肾阳虚,水湿上泛。以真武汤为主方酌加葶苈大枣汤,或加瓜萎、薤白,心区痛者加菖蒲、郁金。在临床诊治冠心病(均经西医确诊)所见证型不外以上几种,凡见有血瘀症象均加丹参、赤芍,川芎、当归诸活血药。通过辨证施治,则疗效满意,单一用药则不如辨证为佳。(陈泽春,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杜,1987,147)

      (四)治疗经验

      治疗冠心病是根据《金匮要略》胸痹的方法为主,因《金匮》病证的描述较接近,而上焦阳虚尤近于本病。于是临床上采用瓜蒌薤白汤为主,方用全瓜萎15g。薤白9g,姜半夏9g,加挂枝、丹参、吴萸、细辛;或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药物为枳实9g、川朴9g、薤白9g、桂枝6g、瓜萎15g。上述二方是一般胸痹痛常用方。其疼痛较剧者加檀香9g、降香9g、乳香9g、沉香末1,5g、郁金9g,或加麝香少许。《外台》细辛散也常用,药物为细辛5g、甘草9g、枳实9g、生姜3片、瓜萎15g、生地9g、白术9g、桂枝9g、茯苓9g。根据患者表现的证候,于前方中加用其他药物,阳虚肢冷、脉弱、汗出者加附子9g、肉桂3g、干姜6g、龙骨15g、牡蛎30g:阴虚舌光、口干、尿赤、脉徽者,加生地15g、麦冬9g、石斛9g、五味子9g、天花粉15g等:气虚气短懒言、肢倦体乏者,加党参30g、白参9g、黄芪30g,或加野山参3~5g:气阴两虚者则补气养阴同用,成方炙甘草汤常加减用之,原方为炙甘草12g。生姜5g,白参9g,生地9g,麦冬9g,阿腔9g,麻仁9g,大枣五枚,加瓜萎15g、薤白9g、黄酒一盅入煎:便秘者加望江南30g,或麻仁丸9g。冠状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如《金匮》所说胸痛、背痛彻心,出现心悸,气急、脉搏徽弱、紫绀等,用瓜萎薤白加重活血化瘀药。(陈泽霖,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150)

      【简易方药】

      1,当归15g,川芎、丹皮、苏木、红花、玄参、桂枝、桃仁、赤芍、山甲各9g,番降香、面草各3g,炒麦芽6g,每日l剂,水煎,人童便及酒、韭汁饮之。用于血瘀引起的心绞痛。

      2,黄芪30g,当归6g,川芎、地龙、红花、桃仁各3g,赤芍4,5g,每日l剂,水煎服。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心绞痛。

      3,茵陈、鸡血藤30g,苍术、莪术各15g,每日l剂,水煎服。阳虚加附子15g,阴虚加玄参15g。用于心绞痛。

      4,双和散:党参90g,茯神30g,远志15g,石菖蒲60g,丹参30g,香附60g,麸炒没药15g,琥珀15g,血竭15g,鸡血藤15g,分别研细和匀。每服3g。日3次。

      5,益心汤;党参l0~15g。黄芪15~30g,葛根l0g,川芎6~l0g。丹参15~30g,赤芍10~15g,菖蒲10g,决明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另以血竭粉、参三七粉、红参粉等分,冲服治心绞痛。如久痛络虚、结聚为痹,加鹿角片温经络而通血痹,治心绞痛胸痛彻背者,多能应手而教。络脉虚滞,证见脉涩,舌紫,胸痞、气促,投水蛭粉吞服,每服1,5g,一日2次。偏寒者加肉桂0.9g同服。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气滞血瘀加膈俞或至阳,寒凝心脉加灸柙阙或关元,痰浊闭阻加丰隆或中脘,心肾阴虚加神门:太溪,肝气郁滞加太冲、外关,阳气虚衰加灸神阙、美元。

      方法:除注明者外,均以毫针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

      方法:毫针强刺激,留针60分钟,其间行针3~4次。

      疗程:每日l次,10次为1疗程。

      (三)穴位按摩法

      取穴,左侧灵墟、屋翳、天池、至阳、心俞、厥阴俞、内关。

      方法:用手掌按摩,先按背部,再按胸部和内关,用力轻柔缓和,并上下颤动,每穴每分钟接摩150次,按至局部发热为止。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四)穴位外敷法

      1,取穴:①心俞,足三里:②膻中,三阴交:③内关,脾俞:④心俞,涌泉:⑤膻中,肾俞:⑥内关,膈俞。

      方法:丹参、川荨各2份,细辛、桂枝、檀香、青木香、血竭、乳香,降香、赤芍各l份-麝香0.1份。上荮除麝香外研细末,再加入麝香,以生姜汁诃成糊状,做成2分硬币大小的敷片(生姜汁需在治疗前半小时榨取)。每次敷贴l~2组穴位。

      疗程:隔日1次,12次为l疗程。

      2,取穴:胸或背部疼痛处(阿是穴),心前区。

      方法:牛心、牛胆各1个。麻油1750g,太子参、麦冬、天冬、血竭、柳枝、桑枝、桃枝、冬青各30g,五味子,黄芪、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生龙牡、牛角粉、天花粉、萆薛仁、生草乌、生南星、槐枝、透骨草、徐长卿、苍耳子各60g,降香、木鳖仁、穿山甲、皂刺、胆星、川连,巴豆仁,生蒲黄、九节菖蒲各30g,五灵脂15g,细辛、荜菝、良姜各2lg。(《理瀹骈文》)将上药共煎熬焦黄后,去渣熬油,至滴水成珠时加人陶丹600g,搅拌成膏。稍凉后加入下列药物,冰片、檀香、寒水石、密佗僧各30g,参三七、明矾各2lg,芒硝、朱砂、赤石脂各l5g,牛腔(加水蒸化)90g(均研成细末)。搅匀后,分别摊为直径7cm的膏药。治疗时将膏药温熨化开,然后贴干胸或背部疼痛处(阿是穴),如疼痛部位不固定,则直接贴于心前区,1次可贴1~4张,痛重可多贴,痛轻可少贴。

      疗程: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

      【其他治法】

      1,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活血理气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每日3次,每次4~6粒。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

      (2)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每服1~4丸,疼痛时用。

      (3)苏冰滴丸:苏合香、冰片等组成。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真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每服2~4丸,每日3次。

      (4)冠心苏合丸:由苏合香、冰片、朱砂、木香、檀香组成。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等,也可用于真心痛。

      (5)心痛滴剂:心痛突然发作者,可用心痛滴剂,每次2滴,滴入舌下,可连续滴入,待痛止或痛轻为止。(心痛滴剂药物组成:苏合香、冰片、细辛、米壳、檀香。后三味药用酒精提纯,去除酒精,合前二味药研细加适量甘油备用。)亦可配用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等。

      2,膏药疗法

      心痛明显者,可用心痛膏药贴心前区,10天1帖,3帖为1疗程。

      (心痛膏药组成:丹参、红花、挂枝、瓜蒌、蒲黄、五灵脂、川芎、葛根、乳香、没药、细辛、血竭、如法炮制膏药,每帖重10克。)

      3,气功疗法

      每日做2至4次内养功(坐功或卧功)有较好疗效。

    所有药品 西药 中成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尾页
    推荐医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