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挺用药
【证治方药】
(一)气虚下陷
1,临床表现:小腹、阴道、会阴部下坠感,或有物自阴道脱出,卧或收人,劳累加剧。伴腰部酸痛,神疲乏力,或小便频数,或大便困难,白带增多。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气虚下陷,无力系胞,以致子宫脱出。
3,治法:益气升阳举陷。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生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0~15g,枳壳30g,升麻5g,柴胡10g,当归10~15g,陈皮6~10g,甘草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升麻、柴胡、枳壳升阳举陷,当归和血且能润肠,陈皮、甘草和胃调中。
加减:白带多者,加乌贼骨、椿根瘦止带:小便频数,加金樱子、芡实固涩:腰酸胀痛者,加续断、杜仲补肾。
5,变通法:兼肾虚表现者,合青娥丸(《局方》)、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应用,即芡实、金樱子、补骨脂、胡桃肉等补肾涩精。
(二)脾肾亏损
1,临床表现:小腹、阴道、会阴部下坠感,有物从阴道脱出。头晕目眩,腰背酸痛,小便频数,大便困难,阴道干涩、分泌物少。舌淡红,脉沉细。
2、病因病机:阴挺久而及肾,脾气下陷,肾元亏损,无以系胞而成。
3,治法:补肾健脾,举陷升阳。
4,方剂:大补元煎(《景岳金书》)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药物:生黄芪30g,党参15g,熟地15g,山药10~15g,山萸肉10g,白术l0g,当归l0~12g,杜仲15g,桑寄生15g,升麻3g,柴胡6~10g,枳壳30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桑寄生补肾固元,升麻、柴胡、枳壳升阳举陷,当归养血且能润肠。
加减:大便困难者,加肉苁蓉、制首乌,润肠通便:小便频数者,加橱杞子、五味子、金樱子,固肾涩尿。
5,变通法:可用安肾汤(《温病条辨》)合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减,药用生黄芪、党参、附子、白术、胡芦巴、补骨脂、菟丝子,茯苓、鹿角片、升麻、柴胡等,补肾健脾,举陷升阳。
(三)温热下注
1,临床表现:小腹、阴道、会阴部有下坠感,有物从阴道脱出。外阴肿胀,黄水淋漓,溃疡疼痛,黄带量多,心烦易怒,口干渴。舌红苔黄,脉滑数、弦数。
2,病因病机:子宫长期脱出阴道口外,受衣裤摩擦。局部感染,湿热邪毒侵入。
3,治法:清利湿热。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山栀6~10g,木通10g,泽泻10g。黄柏10g,苍白术各10g,当归10~15g,生地10~15g。乌贼骨30g,牡蛎15g,椿根皮30g,苡仁15g。
方义:龙胆草、山栀、黄柏清热,木通、泽泻、白术利湿,当归、生地和血,苍术、黄柏、苡仁、椿根皮清利下焦湿热而止带,牡蛎、乌贼骨收敛止带。
加减:大便困难者,加制大黄或生大黄通便泻火:局部溃疡、肿胀,用外治法熏洗。
5、变通法:不服汤剂,仅用外治法熏洗亦可。
【外治法】
(—)熏洗法
1,处方:枳壳60g。
用法:煎汤趁热先熏后洗外阴部,每日1~2次。
疗程:7~10日为1疗程。
2.处方:乌梅1_5g,石榴皮、五倍子各9g。用法、疗程同上。
3,处方:生枳壳、益母草、黄柏、银花各15g,蛇床子、紫草各10g。用法、疗程同上。
4,处方:苦参、蛇床子各15g,川椒、黄柏、枯矾各5g,用法、疗程同上。适于湿热下注者。
(二)药敷法
处方:蓖麻子3粒。
用法:捣烂作1小饼,敷于百会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晨去掉。
疗程:每周2次即可。
【针灸治疗】
毫针法
取穴:百会、气海、关元、维道、三阴交。虚者加足三里、肾俞,宴者加蠡沟。阴睦泉。
方法:虚者毫针补法后加灸,实证平补平泻。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评述】
内服汤药主要有黄芪、白术、枳壳三味,方名三奇汤,对气虚下陷之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均有效果:老人习惯性便秘见虚坐努贵,以气虚为临床证候者,用之尤效。针刺治疗前需先把脱出的子宫推入阴道,然后再行针刺,同时垫高臀位。针后再作膝胸卧位30分钟,以利于子宫回纳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