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汗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除湿,兼以清肝火、疏肝气。
方剂:柴胡胜湿汤(《兰室秘藏》)加减。
药物:柴胡10g,炒黄柏10g,升麻5g,泽泻l0g,茯苓15g,汉防己10g,羌活l0g,麻黄根3~5g,龙胆草10g,红花3~5g,当归10g,生甘草6~l0g。
方义:柴胡、升麻、羌活疏肝祛风,所谓“风以胜湿”者。泽泻、茯苓、防己、甘草陈湿利水,龙胆草、黄柏清肝经湿热,麻黄根止汗,当归及少量红花寓和肝、养肝之义。使气血流通,肝经疏泄功能调达。
加减:若见大便干结,加制大黄通腑:小便黄者,加竹叶、通草清利。局部潮湿较甚者,加苍术、苡仁、牛膝,合黄柏即四妙丸,清利湿热。
变通法:可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代之。若以局部湿痒汗多为主者用柴胡渗湿汤,若以局部湿痛臊臭为主者则宦龙胆泻肝汤。阴汗症甚者,可用三妙丸(《医学正传》)加味。
(二)肾阳不足
治法:温肾壮阳,散寒通络。
方剂:安肾丸(《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药物:出药15g,续断10~15g,补骨脂10~15g,胡芦巴10g,川楝子10g。小茴香5g,茯苓10~15g,桃仁10g,杏仁10g。
方义:山药、续断、补骨脂、胡芦巴温肾壮阳,川楝子、小茴香、桃仁、杏仁散寒通络,茯苓利永渗湿。
加减:阴冷甚者,加肉桂、淡附子温阳:汗多、水湿甚者,加白术、桂枝利水。性功能减退者,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补肾阳,
变通法:可用天雄散(《金匮要略》),用天雄、桂枝、白术、龙骨温肾散寒。
【外治法】
1,处方:密陀僧20g,蛇床子39g,蛤粉30g,煅牡蛎30g。
用法:共研末,取少许扑抹局部,以收敛止汗。
2,处方:五倍子、白矾等分,研末。
用法:以温水调湿,填脐中,以布缚定。隔日去之。
【评述】
阴汗之症,常伴局部湿、冷、臊、臭,以肝、肾两经病为主。臊臭痒痛者,责在湿热下注,用四妙丸、龙胆泻肝汤、柴胡渗湿汤治肝,少加凉血、和血、活血药,如丹皮、赤芍、当归、红花,桃仁等。湿冷而性功能减退者,责在寒湿凝结,用安肾丸、金匮肾气丸、天雄散治肾。少用川楝子、小茴香、吴蔸、肉桂以理气通络、散寒。
叉,局部如有绣球风(阴囊湿疹等)以痒为主者,当参阴痒内容先予治疗。不论湿、痒、臊、臭,外阴局部汗出者,宜外治、内服同调,配合局部外用扑粉,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