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水肿用药
包皮手术导致的水肿现象会于2-3周内康复,也有长达3个月以上者。疼痛厉害可以口服消炎药,可通过红光治疗。日常避免性冲动,按时换药即可,等新的循环形成后自然就不肿了,非手术引起的包皮水肿参考龟头炎治疗。
【证治方药】
(一)风湿热毒
治法:祛风胜湿,清热解毒。
方剂:祛风胜湿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加减。
药物:荆芥10~12g,防风10~12g,蝉衣6g,羌活6~10g,茯苓15g,陈皮6g,银花10g,金莲花12g,木通6g。
方义:荆芥、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茯苓、木通利水消肿,羌活祛风胜湿,陈皮理气,银花、金莲花清热解毒。
加减:瘙痒甚者加地肤子、白鲜皮,祛风除湿。蚊虫叮咬后或抓破,出现局部红肿者,加蒲公英、连翘、黄柏清热解毒消肿。
变通法:热毒甚者,可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茯苓、陈皮、金莲花、术通等,清热解毒。
(二)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利水消肿。
方剂:八正散(《局方》)加减。
药物:萹蓄10g,瞿麦10g,大黄5g(后下),山栀10g,连翘10g,黄柏10g,六一散10g(包),泽泻15g,猪苓15g,茯苓15g,苡仁15g。
方义:萹蓄、瞿麦、六一敬清利下焦,山栀、大黄、黄柏、连翘清热。泽泻,猪苓、茯苓,苡仁渗湿利水。
加减:若无大便干结者去大黄。水肿明显者加冬瓜皮、玉米须利水消肿。
变通法:用下述外治方亦可。
【外治法】
(一)熏洗法
1,处方: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苦参10g,蛇床子l0g。每日煎汤。
用法:熏洗阴部,早晚各1次。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4、处方:香樟木或晚蚕砂20~30g。
用法:煎汤熏洗,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二)药涂法
1,处方:青木香15g,栀子15g。
用法:加水煎成浓液,去渣,用消毒棉签蘸药轻轻轻涂于患处,每日2~3次,每次5分钟。同时涂于阴茎根部则疗效更好。适用于湿热下洼者。
2、处方:黄柏15g,豆腐15g-石膏6g。
用法:将黄柏、石膏共研极细末,调入豆腐成膏,涂敷患处,每日l次。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评述】
本症是阴茎包皮的局限性水肿,为与外阴肿痛等区别,故特称为阴茎包皮水肿。冬季小便时应防风寒侵袭,夏季防蚊虫叮咬。一旦患病,注意保持包皮及阴囊皮肤清洁,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