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癔瘕用药
证治方药
(一)血瘀胞宫
1,治法:活血化瘀,消瘕散积。
2,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0~15g,赤白芍各10~15g,当归10g,川芎6g,桃仁10g,丹皮6~10g,茯苓10~15g。桂枝6g,红花6g。
方义: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赤芍、丹皮凉血清热,熟地、白芍、当归和血养血,茯苓化湿健脾,桂枝温通胞脉。
加减:若经量多、经期延长者,去桂枝、红花、当归、川芎、桃仁,加贯众、棕榈炭、紫草、侧柏叶,凉血止血。若兼乳房胀痛,小腹胀痛及痛经者,加青皮、茴香、枳壳、川楝子理气止痛;白带量多气味臭者,加椿根皮、乌贼骨、苍术、白芷、黄柏。清热止带。癞积日益增大,加三棱、莪术,或大黄廑虫丸,逐瘀化癍。
3,变通法:当归芍药散(《金匿要略》)合香棱丸(《济生方》);或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合胶艾汤(《金匮要略》)加减。
(二)癀结气滞
1,治法:化痰理气,软坚散瘀。
2,方剂:香棱丸(《济生方》)合香丑五灵散(《赤水玄珠》)加减。
药物:三棱10g,莪术10g,青皮6g,枳壳6g,川楝子10g,海藻l0g,香附15g。二丑10g,五灵脂l0g,泽泻15g,牡蛎15g,夏枯草15g。
方义:青皮、枳壳、川楝子、香跗理气导滞,海藻、二丑、泽泻化痰散结,夏枯草、牡蛎软坚,三棱、莪术、五灵脂逐瘀。此方实际上还含牡蛎泽泻散、消瘰九之义。
加减:少腹胀痛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理气止痛,兼瘀热者加丹皮、赤芍、山楂、丹参凉血化瘀。
3、变通法:可用桂枝茯苓九(《金匮要略》)合苍附导痰丸(《叶天土女科》),亦化瘀活血、理气化痰之剂。
(三)瘀热阻滞
1,治法: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2,方剂:意苡仁汤(《医宗金鉴》)合活络教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苡仁30g,桃仁10g,丹皮10g,赤芍15g,垒瓜蒌15g,丹参30g,炙乳香6g,炙没药6g。川楝子10g,贼酱草30g,红藤30g。
方义:方用丹皮、赤芍、丹参活血凉血,瓜蒌、苡仁、桃仁化瘀散结,乳香、没药逐瘀止痛,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川楝子理气止痛。
加减:腹痛甚加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止痛;瘀积包块加三棱、莪术、三七、血竭,逐瘀消瘕;有高热者,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清热解毒;带下色黄腥臭者,加土茯苓、椿根皮清热止带。
3,变通法:气虚而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者,可用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即山药、黄苠、白术、党参,知母、花粉、三棱、莪术、鸡内金。瘀血兼寒凝者,可用少腹逐瘀汤;兼热结者,可用膈下逐瘀汤(均为《医林改错》方)。
【医家经验】
(一)沈仲理治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相当于肠覃,在非经期可用消痰软坚、清热化癀法。药如刘寄奴、黄药子、当归各l0g,海藻、芈枝莲、红藤、败酱草各20g,夏枯草、生地各15g,赤白芍、甘草各6g,鸡内金9g,泽漆12g。用海藻、甘草相反之性,可增加消散囊肿肌瘤之药力。方中刘寄奴、黄药子必用,若有肝病史者则去黄药子。亦可用刘寄奴、黄药子、石见穿、半枝莲、天葵子、三棱、黑丑、山楂、桃仁、丹皮、当归、川芎、党参、甘草、败酱革等制成丸药服用;在月经期,可根据体质、月经与合并症情况,以调理冲任为主。[黄兆强。沈仲理治疗卵巢囊肿的经验,中医杂志,1989,30(6):15]
(二)祝谌予拟软坚化瘀消瘤丸
在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药用夏枯草90g,丹参60~120g,血余炭30~60g,茯苓、海藻、鳖甲,丹皮,桃仁、山慈菇、三棱、莪术、赤白芍、乌梅、红花、生熟地、当归、蒲黄、五灵脂、白芍各30g。研末蜜丸,每丸10g,日2次。子宫肌瘤。伴月经量多,心烦口干,舌红者,加黄芩、丹皮、荆芥炭、艾叶炭各30g,清热凉血;卵巢囊肿,伴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加泽泻、猪苓、车前子、延胡索,橘核、荔棱核各30g,利水消肿、行气、消散。服20天丸药后,在月经期改用补中升阳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8~10剂以控制经期月经过多。(钱自奋,等,祝谌予临床经验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1)
(三)王渭川治妇科瘢痕
1,实证(血瘀):腹中硬块,按之不移。疼痛拒按,月经延期,有时小便淋沥,舌黯紫,脉沉涩。用加减化瘕回生丹,方用党参、鳖甲、蒲公英、红藤各24g,桃仁、红花、地鳖虫、炒蒲黄、鸡内金各9g,水蛭、琥珀末各6g,五灵脂12g,鸡血藤18g。
2,虚证兼气滞:腹中包块,按之移动,时大时小,时有时无,时或疼痛,但无定处,舌润苔薄,脉沉迟兼弦。用金铃子散合建中汤加藏,药用生黄芪24g,桂枝,白芍、吴萸、川楝子、当归,乌药、槟榔、厚朴、九香虫、姜黄各9g,涉参12g,小茼香6g。(王渭川,王渭川临床经验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78)
【外治法】
(一)药敷法
处方:大黄、黄柏、姜黄、白芷、苍术、红藤各6g,艾叶、透骨草,泽兰各12g,丹参9g,天花粉15g,防风、香附、没药、乳香、红花、厚朴、陈皮各3g。
用法:共研细末,热水加适量白酒倜成糊状,装布袋内,敷于患处。布袋上再加热水袋,使之保待一定温度,皮肤溃烂及经期禁用。
疗程:每日1次,敷0,5~6小时。每袋可敷3~4天。10次为1疗程,亦可用内服药的药渣。用纱布或布袋包裹,热敷下腹部。每日1次。
(二)灌肠法
处方:败酱草30g,黄芩、赤芍、丹皮、川楝子、柴胡各9g。
用法:煎水150ml,加少许藕粉拌成稀稠液,用5号导尿管或小儿肛管插入直肠15cm,将药液于30分钟内缓慢注入直肠,注完后卧床休息。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最好在晚上临睡前灌肠,可保留至次晨起床后。7~10次为l疗程。经期停用。
以上方法主要用于瘀热阻滞,症情稳定无急性发热者。
【评述】
妇女癍瘕,以小腹、少腹一侧或两侧的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疼痛及月经不调症状,并兼见带下、痛经、不孕、性交痛(阴中疼痛)等。与西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与附件炎相类似。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宫外孕、盆腔瘀血综合征的部分临床表现,也可用妇女瘢痕论治。
较多的临床实践证明,本症需长期坚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经期凋理冲怔,与非经期化瘢散结相结台。同时,要根据正气盛衰表现,调整攻逐化积药物的轻重缓急。薛己《女科摘要》云:“治法当主固元气,佐以攻伐之剂,必需之岁月。若期速效。投以峻剂,反而有误也。”因此可以考虑应用内服丸剂缓攻及汤药调补结合。也可以采用外治、内服结合等。
有资料证明,应用补益冲任和祛瘀散结并举,组成相应的子官肌瘤丸药(党参、白芍、女贞子、莪术、桃仁、山甲、水蛭、石见穿等)较单纯消麻散结的桂枝茯苓丸效果佳。同时,认为子宫肌瘤可能与人流及产后冲任损伤有关。此时应给予加味生化汤以护冲任、祛恶露、除残瘀,避免子宫肌瘤等瘢痕的发生,
慢性盆腔炎有盆腔包块形成者,属痛瘕范畴,以瘀血阻络为病变核心。在慢性期用活觑化痰的同时,要配合益气(如黄芪等)及理气(乌药、青皮、川楝、郁金等),还要佐以软坚散结(昆布、海藻、皂角刺等)。在亚急性发作时,亦需分清湿与热之轻重,在组方上加重化湿祛瘀,而不可一味清热。可用熟大黄、生苡仁配伍,有利于余热清散。对寒凝血瘀者,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与桂枝茯苓丸配伍,以促进寒瘀之消散。本方在非急性发作期,常兼夹寒凝瘀阻,亚急性发作则多湿浊蕴热。如久病缠绵不愈,劳累而复发者,应以益气补肾、温经化瘀为主,如黄芪、菟丝子、莪术、昆布、吴萸、桂枝、艾叶等长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