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药品查询

    当前位置: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找药品  >  肥胖(中医)

    肥胖(中医)用药

    用药原则:

      【证治方药】

      (一)痰湿内盛

      1,临床表现:形体肥胖,体重超常,肢体困重,疲乏嗜睡,脘痞腹胀,头晕呕恶,朐闷痰多。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水滑,脉滑。

      2、病因病机:先天巢赋而痰湿内盛,后天嗜食肥甘油腻,痰湿蕴结脾胃。脂浊停滞,气机不利,致成肥胖。相当于体质性肥胖或获得性肥胖。

      3,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泄浊。

      4,方剂:苍附导痰汤(《叶天士女科》)加减。

      药物:苍白术各10~15g,香附10g,橘红6~10g,法半夏10~15g,茯苓30g,浑泻15g,制南星10g,枳实10g,苡仁30g。

      方义:苍术、白术、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香附、枳实理气解郁,南星导痰泄浊,苡仁、泽泻利湿消肿。

      加减:肢体困重、下肢肿,小便不利者,加冬瓜皮、大腹皮利水消肿。舌苔白腻而厚,胸闷痰多,加白金丸化痰理气。腹胀满便秘者,加厚朴、制大黄除满通下。

      5,变通法:可用二陈汤(《局方》)、平胃散(《局方》)、五苓散(《伤寒论》)加减,药用半夏、茯苓、陈皮、苍术、厚朴、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燥湿化痰、利水泄浊。

      (二)脾虚湿困

      1,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四肢沉重不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下胜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显著。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可有过度饮食史。小便不利,腹胀便清。舌淡胖而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2,病因病机:素体湿盛,久困脾阳,脾虚失健,清阳不升,湿浊停聚。多为获得性肥胖。

      3,治法:健脾利湿,升阳泄浊。

      d,方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合调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生黄芪15~30g,党参15g,防己10~15g,茯苓15g。苍白术各10g,陈皮10g,法半夏l0g,猪苓10~l5g,泽泻15g,砂蔻仁各6g(打),木香6g,升麻3g,柴胡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阳,木香、砂仁、蔻仁理气,半夏、陈皮和胃,苍术、猪苓、泽泻、防己利水泄浊。

      加减:四肢不温去升麻、柴胡,加桂枝、干姜温阳;纳呆腹胀加麦芽、神曲开胃,下肢浮肿加冬瓜皮、大腹皮利水。

      5,变通法:如无下肢浮肿,仅见脾虚湿盛,可用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合参苓白术散(《局方》)加减,以健脾利湿为主。或肿胀明显加五苓散、五皮饮合方,利水消肿为主。

      (三)脾肾阳虚

      l,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颜面虑浮,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反应迟钝,嗜睡懒言,胸闷心悸,形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病因病机:脾阳不振,水湿内停;肾阳不振。火不生土。多属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肥胖。

      3,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湿。

      4,方剂;真武汤(《伤寒论》)合保元汤(《博爱心鉴》)加减。

      药物:生黄芪15~30g,肉桂10g(后下),党参15g,干姜6g,淡附子6~10g(先煎),白术15g,茯苓15~30g,甘草6g。

      方义:附子、肉桂温肾,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干姜温脾,黄芪益气利水。

      加减: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壮阳,尿少浮肿加猪苓、泽泻、大腹皮、冬瓜应利水消肿。

      5,变通法:可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合理中汤(《伤寒论》)加减,补益脾肾作用增强。

      (四)胃热湿阻

      l,临床表现:多食肥甘,形体肥胖,脘腹胀满,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心烦,面红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多为获得性肥胖。

      2,病因病机:食欲亢进,多食肥甘,湿浊内聚,部而化热,湿热蕴结,困于脾胃。

      3,治法:清热刺湿。

      4,方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加减。

      药物:防风10g,防己10g,制大黄10g,山栀10g,连翘10g。赤芍10g,当归10g,生石膏10~20g(先煎),滑石10~20g(先煎),甘草6~10g。木通10g,泽泻15g。

      方义:制大黄、山栀、连翘、石膏清热,防己、滑石、木通、泽泻利湿,当归、赤芍和血通络,防风疏风。甘草调中。

      加减:脘腹胀满,加莱菔子、山楂、谷麦芽、神曲消食导滞。大便秘结用生大黄,加厚朴、枳实,通里攻下。

      5,变通法:肝胆湿热,胁下胀满,面赤口苦者,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清利肝胆湿热。

      (五)痰瘀互阻

      1,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面色紫黯,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失眠,便秘。男子阳痿。女子闭经。舌黯红有瘀点(斑),舌苔薄腻,脉沉涩。

      2,病因病机:久病人络,痰瘀互阻,气血不畅。本证常由痰温内盛之证转化而来。

      3、治法:行气活血。化痰通络。

      4,方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合苍莎寻痰汤(《叶天士女科》)加减。

      药物:桃仁10g,桂枝6~10g,茯苓15g,赤芍10g,丹皮10g,制大黄10g,法半夏10g,苍白术各10g,香附10g,陈皮l0g,川芎10g,郁金10g。

      方义:桃仁、赤芍、丹皮、川芎活血化瘀,半夏、陈皮、苍术、白术燥湿化痰,香附、郁金理气解郁,制大黄通府泄热,桂枝温阳通络。

      加减:气滞者加厚朴、枳实行气除满,血瘀者加虎杖、蒲黄活血化瘀。兼见胸胁胀满、口干苦、目黄便秘,加龙胆草、山栀、黄芩、连翘清肝泻火。

      5,变通法:气滞血瘀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行气活血。

      【简易方药】

      1,皂关(去皮、炙酥)1g,白矾0,6g,平胃散1,6g,按此比例。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或装人胶囊(1g装)。每服5g,日3次。适于痰湿内盛者。

      2,清消饮:白术、荷叶各12g,泽泻、茯苓、决明子、苡仁,防已各15g,陈皮20g,每日l剂,水煎服。适于脾湿痰浊者。

      3,清通饮:胡黄连、大黄各10g,生地15g,夏枯草、决明子各12g,每日1剂,水煎服。适于脾胃实热者。

      4,清降饮:生大黄、乳香、薄荷各10g,川芎、红花各12g,每日1剂,水煎腹。适于气滞血瘀者。

      5,玫瑰花、茉莉花各0,3g,代代花0,5g,川芎1,5g,荷叶,通草、三七各lg。郁李仁,火麻仁各5g,垒瓜萎、佛耳草、玉竹各12g,浓煎喷洒在荷叶上焐干泡茶,每日2包。3个月为1疗程。

      6,番泻叶1,5g,泽泻、山楂、决明子各12g,制成冲剂,分2次服。4周为1疗程。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梁丘、公孙、天枢、中脘、水分,痰湿加丰隆、内关,湿热加内庭、足三里,便秘加大横、腹结,脾虚加足三里、阴陵泉,瘀血加内关、三阴交,脾肾阳虚加灸气海,关元。

      方法:除气海、关元用艾炷灸(每次每穴隔姜受5壮)之外,他穴均用毫针常规刺法,一般用平补平泻或泻法,脾虚、脾肾阳虚用补法。留针30分钟。腹部穴刺1,5寸~2寸。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口、冒、肺、脾、三焦,配内分泌、皮质下、饥点。每次用单侧耳郭3~5穴,左右交替。

      方法:毫针浅刺,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自行按压3~4次。以食前按压为佳。

      疗程:毫针隔日1次,压丸法2~3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评述】

      肥胖一症,大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且多有证候之间的转化。如痰湿内盛,日久可变生气滞血瘀、脾虚湿困等。又,肥胖日久每同时伴有其他疾患,如眩晕、中风、胸痹、消渴、痛风等。故必须积极坚持治疗,同时配合戗食节制及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防治相关疾病,如此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所有药品 西药 中成药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