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中医)用药
【证治方药】
(一)风湿
1,临床表现:背痛板滞牵扯颈项,项背强痛难以转侧,恶寒、头痛、身重。舌苔薄白,脉浮。
2,病因病机;风湿客于肌表,首犯太阳,太阳经气不通而背部疼痛。
3,治法;祛风除湿。
4,方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药物:羌活10g,独活10g,藁本10g,防风10g,炙甘草6g,川芎6g,荆芥10g。
方义:羌活、独活祛风除湿,藁本、防风、荆芥解肌发表,川芎活血祛风。
加减:颈项强痛加葛根、桂枝,肩臂酸痛加片姜黄、天仙藤,身困腰重加酒洗防己,均通络止痛之药。寒甚加附子或川乌,祛除寒湿。
5,变通法:外感风寒湿,内已化热者,可用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加减,药用羌活、防风、细辛、甘草、黄芩、生地、川芎等。祛风除湿清热。
(二)气血凝滞
1,临床表现:背部酸痛,入夜尤甚,活动后减轻,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舌黯,脉沉细或沉涩。
2,病因病机:老年人或久病体弱,气血不足,络脉不通而背部酸痛,入夜静止尤甚。
3,治法:益气养血活络。
4,方剂;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羌活10g,防风10g,当归l0g,川芎10g,黄芪15g,白芍10~15g,木瓜10g,炙甘草6g,海风藤10g,络石藤10g。
方义:黄芪益气,当归、川芎、白芍养血,羌活、防风、海风藤、络石藤祛风活络,白芍、木瓜、甘草缓急舒筋。
加减;痛甚者加姜黄、海桐皮、威灵仙祛风止痛,背痛日久者可加服小活络丹。
5、变通法:町用三痹汤(《妇人良方大全》)加减,亦益气养血、活络除痹之剂。
(三)瘀血内阻
1,临床表现:背部僵硬疼痛,胸胁刺痛,心烦。舌色紫黯或有瘀点(斑),脉涩。
2,病因病机:有外伤史,血络受损,瘀血内阻,气血不通。
3,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6g,赤芍6g,牛膝9g,桔梗6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方义: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养血和血,柴胡、枳壳理气,牛膝、桔梗一降一升,调畅气机,甘草调中。
加减:背痛日久者,加鸡血藤、丝瓜络、桂枝,通络止痛。
5,变通法:可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四)肾阳虚亏
1,临床表现:脊背部冷痛,腰膝酸冷无力,畏寒怯冷,便溏溺清。舌淡,脉沉迟。
2,病因病机:脊背为督脉和足太阳经所过,肾阳不足,经气不通而脊背冷痛。
3,治法:温肾壮阳。
4,方剂;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淡附子l0g,肉桂6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6g,桑寄生l0g,狗脊10g,杜仲10g。
方义:淡附子、肉桂温肾散寒,桑寄生、狗脊、杜仲强筋壮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茯苓、泽泻渗湿。
加减:可加独活、桂枝等祛风通阳。
5,变通法:亦可用右归丸(《景岳垒书》)加鹿角腔、狗脊,温肾补阳。
【评述】
背痛一症,有内外两因,虚实迥异,暴痛为外感,久痛为虚损夹部。临床治疗应选用适宜的引经药,如防风、羌活,疗效会更好。
《杂病广要·肩背痛》引《医学六要》云;“背痛,肥人多痰,年高必用人捶而痛快者属虚,除湿化痰兼朴脾胃(六君子汤加木香)。醉饱后多痛欲捶,是脾不运而湿热作楚也,须节饮。瘦人多是血少阴虚,亦不禁酒及厚味而然。养血清火,四物、酒芩、连、丹皮。背痛须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
以脊痛而言,督脉循行脊内,治疗应与温通督脉相结合,如用右归丸加鹿角腔、狗脊,或在温养中酌加桂枝、独活通阳。《张氏医通·脊痛脊强》云:“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而上,致脊背痛,沉香、内桂、茯苓、牛膝、茴香、川椒。”“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痈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