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药品查询

    当前位置: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找药品  >  口糜

    口糜用药

    用药原则:

      【证治方药】

      (一)风热上攻

      1,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出现灼热红斑,丛集小粒状水疮,继而糜烂成片,红肿热痛。起病急,伴发热、头痛、口渴、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热外袭,壅于肺胃,上薰于几而致。

      3,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4,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银花15g,连翘15g,荆芥6g,薄荷6g(后下),竹叶10g,生石膏15g(先煎),滑石15g(先煎),芦根15~30g,生甘草3~6g,桔梗10g。

      方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薄荷疏风解表,桔梗、甘草利咽止痛,石膏清泄胃火,滑石、竹叶利小便而导热下行,芦根清胃生津。

      加减:若有高热、口渴、烦躁者,百膏用至30g,加板蓝根、大青叶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通便泄热;水疱大而多者,加木通、车前子利湿解毒。

      5,变通法:若见高热便秘、烦渴、苔黄,可用加减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药如银花、连翘、玄参、桔梗、板蓝根、僵蚕、马勃、牛蒡子、荆芥、薄荷、桔梗、甘草等。亦可用凉膈散(《局方》)。前者清热解毒力宏。后者通便泄热性强。

      (二)火毒上薰

      1,临床表现:满口红肿溃烂,形如米粥,灼热剧痛,口臭。高热、烦渴,口渴引饮,烦躁不安,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干燥,脉散。

      2,病因病机:热毒炽盛,火盛炎上薰灼于口,致成口糜。

      3,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4,方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黄连6~10g,黄芩10~15g,黄柏10g,山栀10g,水牛角15g(先煎),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15g。

      方义:黄连、黄芩、黄柏、山栀清热泻火,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凉血解毒。

      加减:高热、口渴、大汗、脉洪大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阳明之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通里泄热。局部溃烂肿痛,加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

      5,变通法:亦可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三黄泻心汤(《金匮要略》),即大黄、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银花等。上方有凉血之品,本方以解毒见长。

      局部均外掺珠黄散或锡类散。

      (三)湿热薰蒸

      1,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糜烂,蔓延满口,色泽鲜红,上覆白色腐膜。伴发热、身重,肢倦困乏,脘痞纳呆,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病因病机:湿热内阻,蕴结壅盛,丘薰于口为口糜、鹅口。

      3,治法:清热化湿解毒。

      4,方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

      药物:黄芩15g,连翘12~15g,蘸陈蒿15g,木通10g,滑石10~15g(包),石菖蒲10g,射干10g,象贝母10g,藿香10g,佩兰10g。

      方义:黄芩、连翘清热,末通、滑石利水,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茵陈蒿清热利湿,射于解毒,象贝散结,石菖蒲宣通芳化。

      加减:脘痞纳呆者。加白蔻仁,苡仁化湿开胃;小便少而黄者,加茯苓、通草、竹叶利湿泄热。

      5,变通法;湿重于热。苔白腻,头身困重,可用曼仁汤(《温病条辨》);热重于湿,替黄,高热,小便黄,可用三石汤(《温病条辨》)加减。前方用杏仁、苡仁、白蔻仁、竹叶、滑石、通草等,以化湿宣通为主;后方用石膏、滑石、寒水石,竹茹、银花等,以清热泄火为主。

      外用冰硼散搽掺局部,黄连、甘草煎汤嗽口。

      (四)心脾积热

      1,临床表现:口舌糜烂,灼热疼痛,或上覆白屑,状如凝乳,口干口臭,便秘尿黄。舌质红,脉滑数。

      2,病因病机: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心脾积热。上薰口舌而成鹅口疮。

      3,治法:清心经积热,泻脾胃郁火。

      4,方剂: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合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生地15g。竹叶10g,木通10g,山栀10g,生石膏15g(先煎),黄芩10g,黄连3~6g,生甘草6g,升麻3g,藿香3~6g。

      方义:生地、术通、竹叶、甘草为导赤散,清泄心火;藿香、石膏、山栀为泻黄散成分(原方尚有防风),解脾胃郁火。黄连、黄芩清热解毒,佐以小量升麻引经报使,且有火郁发之义。

      加减:热毒盛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舌红无苔,口渴阴伤者,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5,变通法:见舌苔腻、腹满口糜,便秘不爽,心脾湿热者,用清胃理脾汤(《医宗金鉴》),方内用平胃散除湿,泻心汤散火。外用珠黄散或冰硼散搽掺。

      (五)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口舌糜烂色红,或上覆白屑如凝乳,口干舌燥,心悸烦躁,头晕耳鸣,手足灼热。舌质红,脉细数。常见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阴虚者。

      2,病因病机:肾阴不足,心火偏旺,虚火上炎,薰灼口舌,发为口舌糜烂。

      3,治法:滋肾阴,清心火。

      4,方剂: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15g,玄参10~15g,竹叶10g,通草10g,甘草3g。

      方义;知母,黄柏泻相火,生地、竹叶、通草、甘草清心火,山萸内、山药滋漱肾阴。玄参、丹皮凉血清热,茯苓、泽泻利水泄热。

      加减:心火偏旺者,加黄连、黄芩清热泻火。

      5,变通法:阴虚而兼湿热,脘痞纳呆,苔腻舌红者,可用甘露饮(《局方》)加减。药如天冬、麦冬、枇杷叶、生地、黄芩、茵陈蒿,枳壳、石斛等,既养明生津,又利湿清热,两全其美,

      (六)虚阳上浮

      1,临床表现:口舌糜烂而色淡,多流清涎,服凉药不效反甚,纳差,乏力,头晕,怔忡,脘腹冷痛,四肢不温,便溏。舌质淡苔白,脉虚缓或沉细。

      2,病因病机:脾阳虚寒,阳气不足而阴火上浮。犯于上窍口舌而糜烂,但其色谈。

      3,治法:温阳敛阴。

      4、方剂;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党参10g,干姜3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3g,黄连3g,黄芩10g。

      方义: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为理中汤,以温脾阳为主;佐以黄连、黄芩,清泄阴火为辅;茯苓、白术利湿健脾。

      加减:口舌糜烂不易收敛者,加白及、五倍子敛疮生肌。

      5,变通法:中气下陷,头晕乏力。少气懒言者,用升阳益冒汤(《脾胃论》),药如黄芪、党参,白术、陈皮、泽泻、茯苓、黄连、升麻、甘草等,益气升阳为主,泻热利湿为辅。若见肾阳不足,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者,可用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温肾阳为主,酌情加入麦冬、五味子、黄莲、竹叶清泄之药。

      【外治法】

      (一)药掺法

      1,处方:蒲黄1g,青黛0,3g,同研。

      用法:搽掺局部。

      2,处方:石膏、人中白、青黛、薄荷、黄柏、硼砂各3g,梅片1g,研为细末。

      用法:少许搽掺局部。即青吹口散。

      3,处方:五倍子、煅人中白各5g,儿茶,黄柏各3g,珍珠粉0,5g,研末。

      用法:少许搽掺局部。

      4,处方:冰片、硼砂各I,8g,朱砂、玄明粉各1,5g。研末。

      用法:兑人蜂蜜成糊状。取少许外涂掺之。用于小儿鹅口疮。

      (二)嗽口法

      1,处方:野蔷薇30g,冬取根,夏取茎叶,

      用法:煎水嗽口。亦可研末外搽局部。适于阴虚火旺者。

      2,处方:银花、野菊花各30g。

      用法:煎水嗽口,适于实证热证。

      3,处方:青果、肉桂各1~3g。

      用法:泡茶,嗽口。适于虚火浮越者。

      (三)穴位药敷法

      1,处方:黄连、栀子、吴萸、内桂,等份研末。

      用法:醋调敷贴涌泉穴,每侧用10g药粉,绷带包扎,临睡用之,次晨取下。

      2,处方:细辛1,5g,研末。

      用法:用醋4ml、甘油lml调匀后。敷于脐部神穴。胶布固定。日1次。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龙眼树嫩叶、鲜竹茹各30克,水三碗煎成一碗,用药棉蘸药汁清洁口腔,并可内服少许。

      (2)鲜路边菊全草60克,洗净,捣烂取汁,用棉签蘸药涂搽患处。

      2,针灸治疗

      取地仓、合谷,留针15分钟,每日或问口1次。连续几次。

      3,西药治疗

      局部用2%—4%碳酸氢钠液搽洗,继用1%龙胆紫涂搽,每日2—3次,可获良效。

    所有药品 西药 中成药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