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用药
【调理原则】
去除影响因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调畅情志,均衡饮食。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综合干预,辨证调护。
【调理方法】
1,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每日晨跑20分钟或漫步30分钟,多参加团体活动。
2,保持情绪平稳,少动怒、激动,可试听轻音乐。
3、可泡温泉浴30分钟或按摩15分钟,以消除躯体肌肉酸痛。
4,饮食定时定量,全面均衡,多吃碱性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的食物,如苹果、海带、新鲜蔬菜等,中和体内酸性环境,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5、戒烟限酒,每天酒精量少于25g。
6,睡眠调理。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宜吃得过饱,不要吃刺激性或兴奋性食物;按时作息,并注意睡眠姿势、环境;睡眠规律要与四季对应。
(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老入宜保持5小时睡眠,年轻入可在7小时左右。
7,食疗。
(1)入参粥
原料:入参5一10g,粳米50—l00g。
制法:将入参切成小块,用清水浸泡4n。分钟,放入砂锅内,先用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约2小时,再将米洗净放入参汤中煮成粥。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适宜于饮食不香,腹部虚胀者。
(2)大枣粟米茯神粥
原料:大枣5枚,粟米50g,茯神l0g。
制法:水煎煮茯神,滤取汁液,以茯神药与大枣、粟米同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食。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宜于脾虚气弱,心神不宁者。
(3)太子参烧羊肉
原料:熟羊肋条肉350g,太子参50g,水发香菇、玉兰片各25g,鸡蛋1个,调料适量。
制法:太子参水煎取浓缩汁5ml备用;羊肉切成薄片;鸡蛋、淀粉加糖少许搅成糊,放入内调匀;香菇、玉兰片皆切成薄刀片,同葱、姜丝放在一起,将锅中油烧至五成热时下锅,炸成红黄色,出锅;锅内留底油50g。入花椒十余个炸黄捞出,随即将葱、姜、香菇、玉兰下锅蝙炒,加入清汤400ml及酱油、精盐、味精、料酒各适量,再将羊肉及太子参浓缩汁放入,烧至汁维菜烂时,出锅盛盘。
功效:温中补虚,益气生津。适宜于精神疲乏者。
(4)干蒸湘莲
原料:湘莲(莲子)180g。糯米l00g,豆沙馅60g,冰糖、白糖、桂花酱、猪油各适量。
制法:干莲子用温水稍泡,放入加少许食用碱的开水中(水不宜多,能浸过莲子即可)。反复搓洗去掉红皮,再用温水换洗几次,去净碱味后捞出,切去两头的尖,捅去莲心,入开水中煮一下捞出,放碗内,加开水及白糖少许,上笼蒸至六成烂时取出,晾凉备用。糯米用开水略煮,捞出,再用大火蒸透,取出备用。扣碗抹上猪油,把莲子扣向入碗内。冰糖砸碎,撤在莲子上;另外在糯米饭中加入猪油、白糖、桂花酱拌匀,取大部分放在莲子上摊平,入笼蒸(或隔水蒸)1小时。取出反扣在盘内。每日1次,随量食。
功效:补肾健脾,养心安神。适宜于健忘心悸,防病保健者。
(5)龙眼冰糖饮
原料:龙跟肉30g,冰糖l00g,白酒500ml。
制法:浸泡1一3个月,每饮20ml,每日2次。
功效:消除疲劳,强健身体。适用于慢性疲劳者。
(6)枸杞炖鹄鹑
原料:鹌鹑1只,枸杞子、黄精各30g,盐、味精少许。
制法: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枸杞子、黄精装鹌鹑腹内,加水适量,文火炖酥,加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弃药,吃肉喝汤,每日1次。
功效:滋养肝肾,补精益智。适宜于肝肾亏虚者。
8,针灸。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百会、关元、三阴交及背部腧穴。
9,运动疗法。因入、因时,循序渐进。以放松项目为主,如散步、瑜伽、气功、太极拳等。这些方法能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的疲劳状态或负性情绪。
10,娱乐保健。如听音乐、对奔、垂钓、书法等。
11,中医辨证调摄。
(1)内虚外感证
证候:神疲乏力。发热,微恶风寒,咽痒不适或略有疼痛,头痛,周身肌肉关节酸痛,淋巴结肿痛,苔薄或腻,脉浮或濡或缓,或伴有头脑昏沉,记忆力下降等。
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败毒散(党参15g,茯苓15g,枳壳10g,甘草5 g,川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桔梗10g)。
(2)肝郁脾虚证
证候: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同身窜痛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治法:健脾益气,调肝解郁。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逍遥散加减(黄苠20g,党参20g,升麻9g,柴胡6g,白术9g,当归9g,白芍9g,茯苓9g,甘草6g,槐花9g,生地黄12g)。
(3)脾虚湿困证
证候;神疲乏力,四肢困重,酸痛不适,头重如蒙,困倦多寐,胸脘痞寒满闷。纳呆便溏,舌胖,苔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燥湿。
方药:六君子汤(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l0g,陈皮10g,甘草5g)。
(4)中气不足证
证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食后困倦多寐,头晕健忘,身体发热,劳累后发生或加重,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15g,党参6g,白术6g,陈皮5g,炙甘草6 g,当归10g,升麻4g,柴胡4g)。
(5)心脾两虚证
证候: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等。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党参20g,白术15g,黄芪20g,甘草5g,茯苓15g。远志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g,当归15g,术香10g,大枣10g)。
(6)脾肾阳虚证
证候: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漪,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等。
治法:温中健脾,益肾壮阳。
方药:右归丸(熟地黄25g。制附子3g,肉桂5g,山药15g,山茱萸l0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枸杞子15g,当归10g,杜仲12g)。
(7)肝肾阴虚证
证候:形体虚弱,神疲无力,腰膝足跟酸痛,潮热盗汗,头晕头痛,耳鸣眼涩,心烦易怒,失眠健忘,口干咽痛,淋巴结肿痛,午后颧红。大便于结,遗精早泄,月经不调。舌红,步苔或无苔,脉弦细数等。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知柏地黄丸(熟地18g,山萸肉12g,山药15g,泽泻9g,获苓12g。丹皮9g,知母6g,黄柏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