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药品查询

    当前位置: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找药品  >  头汗

    头汗用药

    用药原则:

      (一)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头部汗出,汗液较多,伴烘热心烦,口苦,口干舌燥。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阴虚生内热,热盛逼汗外泄。

      3,治法:养阴清热敛汗。

      4,方剂:当归六黄扬(《兰室秘藏》)加减。

      药物:生黄芪15~30g,生熟地各10~1 5g,当归10g,黄连5g。黄芪10~12g,黄柏5g。

      方义:黄芪益气扶卫固表敛汗,黄芩、黄连、黄柏清泻三焦之火热,生熟地、当归养阴血而清内热,共取敛汗养阴作用。

      加减:虚热甚者,加玄参、石斛、麦冬、山萸肉养阴清热;上焦火盛,鼻衄、咯血、痰黄,加重黄芩用量至15~30g;中焦火盛,口渴喜饮,口疮口臭,心烦者,加重黄连用量至10g;下焦火盛,展黄尿赤尿痛,便秘,黄柏可用至10~12g;三焦火盛加用山栀10~12g,或加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吞服。

      5,变通法:若见口渴善饮,汗多,脉洪大,烦躁甚,具有阳明热证者,可投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数剂后,再用当归六黄汤调理;若见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黄,具有三焦实火证者,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数剂后,再用当归六黄汤善后。

      (二)阳明经热

      1,临床表现:头、额、面部蒸蒸汗出,伴口渴喜饮。舌苔干薄黄,脉洪大。

      2,病因病机:每于气候炎热,环境闷热或食辛辣热物时作。阳明经行于额、面,阳明经热盛,逼汗外泄于外。

      3,治法:清解阳明之热。

      4,方剂:白虎加入参涵(《伤寒论》)。

      药物:生石膏20~30g(先煎),知母10~15g,党参10~12g,生甘草5g,粳米1撮。

      方义:石膏清热,知母泻火,甘草、粳米和中,党参益气健脾。

      加减;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石斛养阐生津。

      5,变通法;若热不甚而见气短、口于、咽燥,舌红少津,阴伤较重者,可用竹叶石膏汤(《伤寒论》)。若以烦渴口苦、便秘尿黄、脉数舌红者,亦可用泻心汤(《金匮要略》)加味。

      (三)肝胆温热

      1,临床表现:头汗量多,汗出不止,伴胸胁满闷,口苦心烦,咽干目眩,面赤烘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肝经上行于头。湿热蕴蒸,循肝经上逆于头面,逼汗外泻。

      3,治法:清热泄肝,除湿止汗。

      4,方剂:龙胆冯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5~10g,生地10g,制大黄3~5g,车前子10g(包),柴胡5~10g,木通l0g,炒山栀5~10g,当归10g,泽泻10g,生甘草5~10g,

      方义:龙胆草清肝泄热,山栀清三焦热,泽泻。车前子、木通利湿清热,大黄通便泻火,生地、当归和血,甘草和中。

      加碱:小便黄者加竹叶、茯苓清利,大便干者制大黄改用生大黄5~10g(后下)通下,头汗多时加桑叶15~30g有止汗作用。

      5、变通法:大便秘结者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代之。

      (四)营卫不和

      1,临床表现:头汗出,以项背部为多,恶风,肢不温。苔薄,脉缓。

      2、病因病机:营卫不和,腠理不固。

      3、治法:调和营卫。

      4,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桂枝6~10g,白芍10~12g,甘草6g,生姜3片。枣5~10枚,龙骨30g,牡蛎30g。

      方义:桂枝、芍药调和营卫,龙骨,牡蛎敛汗镇逆,甘草、姜,枣和中。

      加减:卧起不安,面部油腻满布者,加蜀漆;阳虚心胸闷心悸,畏冷肢不温,去芍药加淡附子、茯神温阳。

      5、变通法:亦可用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加浮小麦、桑叶代之。固卫止汗。若仅见颈项出汗,可用桂枝加葛根汤(《金匮要略》)加减,调和营卫。

      【评述】

      头汗之症,除用上述证治方之外,尚可从和解少阳、疏肝泄热治疗。清代林瑕琴《类症治裁·汗症论治》:“伤寒胁痛,耳聋,寒热口苦,头汗剂项而还,属少阳。”唐容川《血证论·出汗》;“汗者气分之水也,血虚则气热,故蒸发其水而出为汗。但头汗出,身不得汗者,乃阳气内郁。冒而上为汗。以小柴胡汤解其郁,则通身得汗而愈。”用小柴胡汤治头汗经久不已,而全身出汗反少者有效。又云:“蒸蒸汗出者乃血虚气盛。沸溢为汗。宜用白虎汤加当归、蒲黄、蝉蜕治之。”录存之以供参考。

    所有药品 西药 中成药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