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药品查询

    当前位置: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找药品  >  遗精

    遗精用药

    用药原则:

      一般而论,凡有梦而遗者.“精为神动也,其因在心”。无梦而遗者,多病在肾。有邪而致遗者,多为实证、热证;无邪而病精精者,多为虚证、寒证。初病者轻.多由邪火扰动精室;久病者重,多由七情内伤,脏腑失调。所以,遗精的临床分型,多从病因辨证和脏腑辨证,两者结合,太咯分为君相火旺证,心虚肝郁证、肾气不周证、心肾不交证、脾虚气陷证、湿热下注证6大证候。

      (一)君相火旺证

      本证多指欲念一生,心火动于内而相火动于外,表现以阳事易兴、阴器易举、梦遗失精为主的证候。

      l.临床表现

      (1)主症:梦遗失精,阳事易共。

      (2)次症:①心悸怔忡,心烦面赤;②头晕且眩,梦魂颠倒;③腰酸耳鸣,或腰痛身热;④潮热盗汗,形体消瘦。(3)典型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尺部虚大或弦大。

      2.辩证分析 身之君火藏于心,相火寄予肾和肝,神安则火伏,相火下潜;若君火动于上,则相火应于下,相火妄动,肾失封藏,肝失疏泄,而精液失泄;若思想元穷,意淫于外,心火内生,相火扰动,故阳强易举,梦遣失精;虚火亢于上,则心悸怔忡,心烦面赤,耳鸣眩晕;阴精亏于下,则腰酸腿痛而热,甚或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表现阴虚火旺之证。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或尺部虚大,为心肝阴虚火旺之候。总之。本证为心肝肾三脏阴虚火旺之病。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并见次症之一及典型舌脉者,可确立本证诊断。

      4.论治法则 滋阴降火。佐以潜镇。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三才封髓丹。方中天冬、生地黄滋阴生水,水生火自降;黄柏苦寒降火,火降阴不伤,使君火自降,相火自潜;配以砂仁醒胃,使以上诸药无寒凝滞中之弊;配以人参意在益气而生阴,阴有所长,火亦下潜;若加黄连、栀子、龙骨、牡蛎、龟甲清心潜阳之品.神安精亦自固,更适于君相火旺阴虚之证。

      (2)备用方剂:知柏地黄丸。本方为壮水制火之剂,方中以知母、黄柏泻南补北;得茯苓安神,山茱黄合牡丹皮、地黄滋养肝肾之阴,以补真水;合泽泻引邪火下行,制相火之上亢。若本方重用知母、黄柏,更加龟甲、牡蛎等滋阴潜阳之品,又适用于相火过旺之阳强、遗精之症。

      6.中成药选介

      (1)知柏地黄丸:适用于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证。

      (2)朱砂安神丸;方中黄连、朱砂,清心除烦,宁心安神为主;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补阴制火,养血又助于安神;使以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伍用莲子30g,煎汤为引,使君火清而神自安.神安而精自固。对心思无穷、欲火过旺、心烦心悸、梦遗失精之症,最为适宜。

      7.针灸疗法 取穴:关元、心俞、神门、太冲、肾俞。手法:提插法,心俞、神门、太冲以泻法为主,不宜留针;肾俞、关元以补法为辅。

      8.验案选粹 某男,操用神机,肝木与心火相为煽动,肝胆内寄相火,心火妄动则相火随之,精滑不固,五心烦热,体肢骶酸,皆属阴分不足之恙。脉弦小数。治宣清滋一法,拟方请政。合参须、细生地黄、牡丹皮、莲子心、大麦冬、东白芍、朱茯荸、车前子、怀山药、左牡蛎、泽泻、聚精丸(黄鱼鳔胶、沙蔸子,蜜丸)。(《凌晓五医案》)

      辨治按语 心火过旺,相火过亢,为本证之病因,心君火动则相火亦动,故本证清君火泻相火是治其本。清火药用知母、黄柏、黄连、栀子、莲子心;滋阴能降火,用知母、天冬、生地黄、龟甲;殊不知动于心者,神游于上,而精泻于下,尤当宁心安神,当选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朱砂安神潜阳之品,更有良效。心安则神不游,阳潜而火不浮,神安阳潜,其火自降,精液自固。药物之外,尤当调神怡情,不可以妄为常,以酒为浆,耗散精神,损身伤体。

      9.文献选录《格致余论·遗精》:“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陆氏三世医验·遗精案》;“因思虑太过,心血则无以养其神,而心神飞越,因有梦交事,神不守舍,则志亦不固,而肾精为之下遗。”《临证指南医案·遗精》;“大抵此症……肾精亏乏,相火易动,阴虚阳胃而为遗精,用厚味填精,介类潜阳,养阴固涩诸法。”

      (二)心虚肝郁证

      心虚肝郁证是由思想无穷,所念不遂,情志抑郁,心血暗耗,肝气郁结,临床表现以梦遗失精、心悸少眠、郁闷不乐、胸满烦惊为主的证候。

      1.临床表现

      (1)主症:梦遗或滑精,交互颇作。

      (2)次症:①胸胁胀满,善太息;②心悸不眠,头晕神疲;③烦惊少眠,郁闷不乐;④寒热间作,口苦纳少。

      (3)典型舌脉:舌尖红赤,瞢白,脉弦大虚数。

      2.辨证分析心藏神,为精之主宰,肝藏魂而主精之疏泄,两者为母子之脏,相生相养。思想无穷,劳心过度则伤心,心伤则肾精无主,梦则神游而失精。所欲不得.隐曲不解则肝郁失达。精失疏泄之常。心肝互病,相为影响,而成为梦遗、滑精交互频作之心虚肝郁证,心虚则心悸、烦惊、少眠多梦,或动则心慌汗出。肝郁则胸胁胀满、郁闷不乐、善太息。肝之疏泄太过,梦遣频作,或闭目即遗。肝郁化热则口苦舌红。精耗阴伤,脑失所奉。神无所养则头晕脑空。心神不安,梦魂颠倒,甚则卧床不起。病久精亏,阴阳之精交损,阴阳失调,寒热闽作,或脏腑损伤,久延成劳,成损之证。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井见1项以上次症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心虚肝郁证。

      4.论治法则 疏肝达郁,养心安神。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本方以柴胡疏肝达郁;桂枝、党参通益心气;配茯苓、远志、龙骨、牡蛎安神潜阳以固精;半夏降逆祛痰,交通阴阳,得黄芩、大黄下痰火,并解郁热;甘草和中,井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心调肝、守神固精之功。适用于肝郁心虚之梦遗失精。

      (2)备用方剂:黄连清心饮。方中黄连、茯神、酸枣仁清心安神,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伍川楝子理气疏肝,莲子肉益心涩精。诸药相合能益心达肝,安神固精。若加香附更适用于心肝阴虚,气部精滑之证。

      6.中成药选介

      (1)迫遥丸加朱砂:方中柴胡、薄荷疏肝达郁,当归、白芍养血疏肝,茯苓、朱砂益心安神。诸药相舍,则肝郁得解,心血有养,则神安而精固,适用于肝郁心虚而遗精之病初得者。

      (2)柏子养心丸与逍遥丸:两者间服.一以养心安神,一以疏肝达郁,共奏调肝益心.安神固精之功。

      7、针灸疗法取穴:心俞、肝俞、太冲、三阴交。手法:提插{盏。补神门、心俞,养心安神;泻太冲、三阴交,以疏肝达郁。一补一泻则选养心调肝、安神固精之功。

      8.饮食疗法莲子银耳汤。莲子10g,银耳15g,山药20g,共炖成粥,食前加鸡蛋2枚,搅散后和粥加冰糖适量顿服。

      9.验案选粹

      案一:宋某,男,23岁,工人.未婚。梦遗滑精,频作难已,病及三月,症兼头晕少眠,心悸易惊,情郁不乐,善太息,诸治无效。两周来遗精频作。腰腿酸软,纳少食呆,卧床不起,动则汗出。1980年4月就诊。视其面色憔悴,苔自舌红,脉弦虚而数。询其所因,系思想无穷.所念不遂,复受惊吓,病久失调,阴阳错杂.此届肝郁心虚梦遗失精之症。拟葬心疏肝,调理阴阳,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药用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5g,桂枝log,大黄6g,茯苓l0g,龙骨、牡蛎各30g,远志10g,甘草10g。上方连服2剂。遗精即止。继服3剂,诸症逐减,又服6剂。心悸不眠均已,神怡力增,婚后两年,而生一子。(引自:王怀义医案)

      案二:风人阳明血分,心肝气火不宁,遍体疹块有年,频频举发,胸闷肋牵,多食则吐,寝汗遗精,心神不安。拟养阴凉血,以宁君相。沙参、牡丹皮、黑芥、茯神、大胡麻、陈皮、合欢、牡蛎、赤小豆。(引自:马培之医案)

      辩治按语 本证多系积思不解,所欲不遂,情志内伤所致。肝郁不伸,病延及心,精神抑郁,心神为之不宁,大法宜疏肝解郁,调气安神。药物常用柴胡、香附、川楝子、合欢花疏肝理气;生地黄、当归养血柔肝,远志、柏子仁、酸枣仁、龙骨、牡蛎安神固精,虽有精伤神靡,“似损非损”者,且不可用巴戟天、鹿茸、枸杞子温肾壮阳之品,至于乳酪、酒食、牛羊肉厚味之品,亦当所忌。情志之病,又不可专以药治,静养善调更为重要。

      10.文献选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本神》:“是故体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不止。”《类证治裁·遗泄》:“有积思不随,宜安神固气,解郁疏肝。”

      (三)肾气不同证

      本证是指肾气亏损,封藏固摄失职,精关不固所致的以遗精为主的临床证候。

      l.临床表现

      (1)主症:不梦而遗.滑精频作。

      (2)次症:①腰膝酸软,精神萎靡;②头晕耳鸣,动则气喘;③面色咣白,形体消瘦;④夜尿增多,小便频数。

      (3)典型舌脉:舌淡苷白,脉沉弱。

      2.辨证分析本证因房劳过度,肾气过泄;或因先天不足,肾气不充;或因久病体弱,肾气受损。导致肾气亏损,封藏失职,固摄无权而精关不固,则遗精频作,滑泄不止。肾气不足则腰膝酸较、面白、神倦乏力;肾虚膀胱不约则夜尿多而小便频数;肾气不纳则汗出气喘;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则头晕耳鸣;舌淡脉沉为肾虚之象。

      3.诊断要求凡具备主症兼见次症任何l项及典型舌脉者,均可诊为本证。

      4.论治法则

      补肾涩精。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秘精丸。其方以韭菜子、菟丝子、五味子补肾固气;龙骨、牡蛎、桑螵蛸秘肾涩精;茯苓健脾通心,旨在补肾涩精。适用于纯虚无邪之证,为平补固精之良方。

      (2)备用方剂:斑龙丸。方中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固精,鹿角胶、鹿角霜补督脉而温肾阳,以助肾气;柏子仁、茯苓养心安神,神安则肾固。诸药相合,共奏补肾温阳、固气摄精之效,适用于久病肾督阳虚、肾气不固之证。

      6.中成药选介

      (1)锁阳固精丸:方以鹿角霜,补骨脂、巴戟天补气温肾;山莱蔸、熟地黄、锁阳益肾固精,以助肾气;芡实、莲子、煅龙骨、煅牡蛎固肾涩精,反佐以知母、黄柏以制虚火。诸药相合,温肾补气、填髓固精,适用于肾气不固,目眩耳聋.梦遗滑精。腰膝酸痛。四肢无力之证,固摄其下,以节其流。

      (2)金锁固精丸:方中沙苑子、莲须补肾固精,合龙骨、牡蛎涩精止遗。诸药相合.既能补肾,又能涩精,为平补涩精止遗的良方。

      7.针灸疗法 取穴:关元、大赫、志室、肾俞、足二里。针用补法。或配以灸法。

      8、饮食疗法

      (1)枣皮枸杞粥:枣皮(山茱萸)20g,芡实、枸杞子各50g,大米50~100g,共煮成粥,加白糖适量,稍煮即食。

      (2)锁阳粥;锁阳20g,洗尽切开,加大米50g煮成粥,加食盐少许,食之。

      9.验案选粹

      案一:吕某,成婚太早,精血未满久泄,必关键不摄。初则精腐变浊,久则元精滑溢,精浊之病,巢氏分析彰著。经育肾虚气漫为胀,咸为肾味,上溢口舌,皆下失摄纳之权,肾气不摄。生菟丝子粉、蛇床子、覆盆子、沙苑子、非菜子、五味子、鳇鱼胶丸。

      按:叶氏此案用方,系由秘精丸与聚精丸、五子衍宗丸三方化裁而成。其功在固摄其下,以节其流。(引自:临证指南医案)

      案二:王某,男,27岁,已婚。久患遗精病巳3年.近来遗精频作,每周必遗2~3次,伴有腰酸神疲,形寒肢冷.头晕耳鸣,健忘失眠,面色无华、舌质溃红,苔白,脉沉细无力。久病体虚,应予正治,故拟以填补肾阴,固涩精关,温肾之法。熟地黄15g,山药15g,枸杞子20g,泽泻12g。附子10g,肉桂6g,杜仲10g,锁用12g,莲子10g,莲须12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水煎服。服上方20余剂,经治月余,病愈正复。(《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集》)

      辨治按语阳虚肾气不固,则肾失封藏,封藏失职而发为遗精。然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肾气不固,日久不愈,可致肾阳虚衰。现肾阳不足之候。故其治疗。气虚故当补摄,阳虚自当温肾补阳和固摄并进。常用药如肉桂、附子、菟丝子、人参、肉苁蓉、锁阳锰补肾阳,合龙骨、牡蛎,桑螵蛸、盒樱子、莲须等固涩之品同施,熟地黄、山药、龟甲填补真阴之品又当相佐,以阴引阳,阳生自精固。久病衰惫之体,汤药难以速效.并可间进金匮肾气丸、锁阳固精丸、龟龄集等丸药.缓以求进,且忌攻伐消削之品,以伤肾元。

      1 0.文献选录《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金匿要略·血痹虚劳》;“劳之为病……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扳虚芤迟……男子失精,女子梦变,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肾之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精漏失。”《古今医鉴·遣精》日:“失精者,五脏六腑皆有……下元虚败,精不梦而遗者,乃肾虚精滑故也。”《类证治裁·造泄》日:“有精失久滑,不梦而泄者,宜固摄止脱。有房劳过度,下元虚惫,寐则阳陷而遗精不梦者,宜升八脉之气。”

      (四)心肾不交证

      心肾不交,又名水火不济,本证是由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导致肾水,心火互不相济,而致的以梦遗滑精、心烦不眠、腠腿酸困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1)主症:梦交失精。

      (2)次症;①心烦不眠,腰腿酸较;②头晕耳鸣,口咽干燥或潮热盗汗。

      (3)典型舌脉;舌红苔少,脉寸数尺沉或虚大而散。

      2.辨证分析心火下降,乃由肾水下引所为,而肾水上升,乃由心地上吸所致。水升火降,水火而能相济,故心肾变泰是为正常生理。若劳心过度,心阴暗耗,而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与肾水相济;或因房事不节,不知持满,或因素体阴虚、肾水耗伤不足以上升济心火;或病久火亢必伤阴,阴伤火必亢,互为所伤等,都可导致水火不能相济,进成心肾不交征。水亏火旺,扰动精室,精痕失固而出现梦交失精;心火上扰而神志不安则出现心烦不眠;阴失精伤,真水不能上承,脑失所养则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火亢精伤则腰腿酸困;精伤阴不足.虚火上炎而见口咽干燥,舌红脉数,甚或潮热盗汗。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兼见l项以上次症及典型舌脉者,即可建立本证诊断。

      4.论治法则

      交通心肾,滋水安神。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心肾同源方。方中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石菖蒲养心宁神,神安肾自固;山茱萸、地黄、麦冬滋阴生水,水升火自降,心神自安;山药、芡实、五味子固肾敛精,精守则阴水不亏。诸药相合,则水火相济,心肾交通,所谓“心肾相依”亦即“水火相济之意,“治心正所以治肾,治肾亦正所以治心也”。

      (2)备用方剂,桑螵蛸散。方中桑螵蛸补肾固精,龙骨涩精安神,用为主药;辅以党参、石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使心肾交通;佐以当归、龟甲滋养阴血。诸药相合,能交通心肾,固精止遗,达到水升火自降,神安而精自固之功。

      6.中成药选介

      (1)天王补心丹:方中生地黄、玄参,天冬、当归滋阴,佐杜仲人肾以生肾水,水生心火自制;酸枣仁、柏子仁、丹参、茯神等养心安神,神安火自降,肾精有主,桔梗为诸药舟揖,引真水上升以济心火;茯苓、朱砂并以远志为向导,入心安神,引火下行以暖肾水,一升一降则水火相济。诸药相合,补心之中自能补肾,交通心肾之功亦寓于其中,本方适用于劳心过度,肾精走泄梦遗失精之证。

      (2)麦味地黄丸:方中地黄、山茱萸以滋肾水,牡丹皮、茯苓、麦冬以清心热,五味子、山药固肾敛精。睡前配服朱砂2g,安宁心神,亦自有交通心肾之功。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浮,或气短汗出肾精不固之证。

      (3)朱雀丸:方中人参、茯苓益心气,心气充则引肾水以上行;沉香人肾纳气,引导心火下降。诸药相合,使水升火降,心肾交泰。本方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之健忘失眠,遗精之证。

      7.针灸疗法 取穴:心俞、肾俞、神门、太溪。针法:泻心俞、神门,使心火人肾;补肾俞、太溪生肾水上交于心,水火相济则肾精自固。

      8.饮食疗法 锁阳枣仁粥:锁阳20g,酸枣仁15g,大米50g,共煮成粥,加食盐少许,夜卧前顿服之。

      9.验案选粹

      案一;某男,本先天不足,童年后为遗泄所戕,继之心虚白浊,加阻过劳神思。以致心肾不交,精关不同,渐成赢疾。今拟气味俱厚之品,味厚朴坎,气厚填精,冀以坎离相济,心肾交通。才克有济。熟地黄、麦冬、枸杞子、黄柏、五味子、紫河车、冬术、覆盆子、菟丝子、西洋参等。(引自;王九峰医案)

      案二;某男,无梦而遗,劳心辄泄,乃心肾失交症,用茯苓丸参六味。人参、熟地黄、茯神,远志,当归、山药、莲须、酸枣仁、五味子、龙骨、莲实。糊丸服,数料痊愈,(《类证治裁》)

      辩治按语 精之封藏在于肾而主宰于心。肾欲静而心欲宁,故治疗心肾不交之候.多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品。本为阴虚火旺,虽可少用苦寒直折之品,但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伤阴,使阴愈虚火愈旺而婴姹不交。病久不愈,阴损及阳,又可现心肾阳虚或心肾阴阳俱虚之候,届时当以平调阴阳为要。

      10.文献选录《大小诸证方论·心肾同源汤》:“肾,水脏也;心,火脏也……只知心肾相克,而实相生……心必得肾水以滋养,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如人惊惕不安。梦遗精泄,非心肾不变乎;…此治肾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肾也,所谓心肾相依。”《类证治裁·遗泄》:“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者,宜交心肾。”

      (五)脾虚气陷证

      遗精之脾虚气陷证,是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导致脾气当升不升反而下陷,气不摄精所表现的以遗精为主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1)主症:滑精。

      (2)次症:①气短懒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②纳呆口淡,腹泻便溏,食后脘腹坠胀.四肢不温。

      (3)典型舌脉:舌拔苔白,脉沉弱或沉细。

      2.辨证分析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劳倦伤脾.或素体脾虚,或用药过凉,损伤脾胃,或久病失治,脾虚气弱,均可导致脾气当升不升,反而下降,肾气亦不固精,现气虚气陷遗精之证。脾虚则运化无权,而致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脾虚气陷.化源不足。不能充养四肢肌肉,则面色萎黄、肢倦乏力、手足不温;中气不足则气短懒言,食后脘腹坠胀;舌淡苔白,脉象沉弱或沉细均为脾虚气陷之证候。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并见次症l项或2项以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本证。

      4.论治法则

      补中益气。健脾固精。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升麻、柴胡助参苠升提下陪之中气,当归以养血;陈皮以理气使其补而不滞;加莲子、龙骨、牡蛎秘精涩遗。脾健而气升,气升而精固,精圊而神生,神克气固而精摄。

      (2)备用方剂:秘元煎。方中人参、山药、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远志、酸枣仁、五昧子养心敛神而益心火,火煦脾土。中气益升;金樱子、芡实涩精。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养心、升陷固精之功,适用于脾虚及心,或心脾两虚之证。

      6.中成药选介

      (1)人参归脾丸: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大枣补血养营,以充化源;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神安则气不耗,精室自固;木香理气疏木,使诸药补而不滞。本方养心健脾,使气旺血生,精关得固,适用于心脾两虚,气不摄精之证。若改服汤剂,则加芡实、莲子、金樱子,而精气益固。

      (2)脾肾两助丸: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炒山药健脾益气;山莱萸、杜仲、锁阳、补骨脂补肾摄精,温肾培土;佐以熟地黄、麦冬以阴中引阳。诸药相合,补脾益肾,两相得助,适用于脾肾两虚之身体虚弱.不思饮食,腰膝酸软,梦遗滑精等症。

      7.针灸疗法 取穴:肾俞、太溪、三阴交、阴陵泉。均用补法。补肾取肾俞、太溪,补脾取三阴交、阴陵泉,或针、或灸,或交替并用。

      8.推拿疗法取涌泉、肾俞,夜睡前端坐,用手按摩两穴,摩后,伸一足而侧卧,精液自固。

      9.恢食疗法山药、莲子、白扁豆各15g,大米30g,共煮成粥,晚服。

      10.验案选粹

      案一:宁某,男,26岁,梦遗年余,久治无效,且病情加重,3个月来昼卧亦遗,身体日趋消瘦,饮食少进,精神恍惚,竟至卧床不起。并见形寒肢冷,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而腻,脉象沉细。法宜益气健脾,补气同精。黄芪30g,人参12g,半夏6g,炙甘草6g,羌活3g,独活3g,防风6g,陈皮6g,白术9g,茯苓9g,泽肖6g,柴胡6g,白芍15g,黄连3g,生姜3片,大枣3枚。连服12剂后,并用肾气丸、人参养荣丸调服1个月,病愈体壮。(《河南名老中医经验集锦》)

      案二:某男,夜多淫梦.精关不固,随感而遗,反复相仍,20余载,前进媒合黄篓,以交婴姹.数月来为获效.第病除药浅,犹宜加以调治,通志意以疏精神,宣抑郁以舒魂魄,方为有济。用归脾汤击木香、当归,加山药、芡实、石莲子、菟丝子,糊为丸。(《王九峰医案》)

      案三:和某,男。19岁,1996年8月6开初诊。近来遗精频频.饮食不馨,面色苍白,形瘦腰酸,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小。此乃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肾虚滑脱,精关不同所致.先后天俱损。给予培土开胃为主,参以固摄。处方:党参】5g,白术12g,袄苓12g,炙甘草6g,炙鸡内金10g,五味于3g.乌梅10g,甘松6g,麦冬15g,制半夏6g,白芍10g。7剂。8月13日二诊:药人味转嚣香,遗精次数大减,前法增入固涩之品,原方白自芍加川百合30g,刺猬皮6g,7剂。8月20日三诊,遗精已除,睡眠佳。舌质仍红,给予滋肾养阴,健脾益气之品以善后。

      按:本例平素体质赢弱,近来劳累过度。而致心脾两伤。气不摄精,加之肾虚精关不固,精微下泄故遗精频频,此属先后天同病。陈老治疗上从后天人手,参以固撮。处方以四君子汤补盘脾气,养后天以克先天;五味子、乌梅味酸收涩;麦冬、白芍滋养阴液;甘松醒脾。陈老临证喜用甘松一味,盖甘松辛温芳香,人脾胃经,功能醒脾健胃,临证每见陈老于大队补益脾胃药中加人甘松以扶脾顺气,开胃消食。对遗精病,陈老善用刺猬皮配于辩证论洽方药中,每多获效,本证由于辨证精确,配伍精当,用药独特.故收佳效。[陈亦人医案.国医论坛]

      辨治按语脾虚气陪证可演变为心脾两虚证和脾肾两虚之候。脾胃升降失职。不能交通心肾,或思虑过度,心脾受损,而致心脾两虚,可见心慌少寐、气短懒言、遗精之症。治以补益心脾的归脾汤加减。脾虚不能养肾,或由肾虚累脾而致脾肾两虚,可见腰腰酸软,形寒肢冷,腹胀纳少,气短懒言,梦遗滑精之候,又当用脾肾两助丸。

      11.文献选录《景岳全书·遗精》:“有因用心思虑过度辄遗者,此中气有不足,心脾之虚陷也。”《类证治裁。遗泄》:“脾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汤。”《中国医学大辞典·脾虚遗精》;“脾虚遗精,此证由脾脏太虚,不能制水,水亏不能制火,故自白出,宣常服聚精丸加人参、白术、芡实、莲须、五味子……。”《中医内科证治概要》:“劳倦过度,脾阳受困……脾之升降失职,不能交通心肾,则火自上炎,水自下流,精气之遗泄,亦为势所必然。”

      (六)湿热下注证

      遗精病之湿热下注证,是由湿热之邪,下流肾经,扰动精室而引起的以遗精、小便赤热涩痛等症为主的证候。

      1.临床表现

      (1)主症:①遗精时作;②阴茎易举或茎中涩痛;③阴垂湿痒或痛。

      (2)次症:①尿赤、涩痛,少腹拘急或胀痛;②口千口苦。胁肋胀痛;③脘腹胀闷,纳呆,呕恶。

      (3)典型舌脉: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弦数。

      2、辨证分析此证多由房事不洁,邪毒化生湿热:或嗜食醇酒厚味,损伤脾胃,酿湿生热;或蕴痰化火,湿热痰火流注于下。总之湿热扰动精室,精室不秘。精液自遗而为病。湿热蕴结于肝经,则阴茎易举或茎中痒痛,阴囊湿痒.胁肋胀痛;湿热蕴结于脾胃则脘腹胀闷,纳呆呕恶;湿热下流于膀胱则尿赤,尿涩而痈,少腹拘急或胀痛。苔黄而厚、脉滑数,亦为湿热之象。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①、②和次症①或②,或主症①、③和次症②。或主症①和次症③,以及典型舌脉者,均可诊断为本证。

      4.论治法则

      清热利湿。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术通、车前子、泽泻利湿清热,柴胡疏肝泄热,当归、生地黄益阴养血以补肝火劫阴之失,甘草调和诸药以护中气。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湿热下注,扰动精室,邪盛正实之遗精。

      (2)备用方剂:加减二妙散。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阻滞窍络。腰腿困重遗精之证。方中苍术、黄柏合栀子、龙胆草、术通清热化湿,地龙、琥珀、石菖蒲利窍通阻,怀牛膝入肾,引热下行则湿热去,瘀阻通。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神安精固之功,邪去则神安,源清精自固。

      6.中成药选介

      (1)猪肚丸:方中猪肚入胃,白术健脾,苦毒清热,热清脾运,其湿自化;复有煅牡蛎之固摄,其精自固。故本方适用于肌肉消瘦。脾胃湿热遗精之证。

      (2)龙胆泻肝丸;方义同前。

      7.针灸疗法取穴:石门、关元、阴陵泉、肾俞、膀胱俞。手法:石门、关元、阴陵泉针用泻法,以清其热;肾俞、膀胱俞针用补法,促其气化以行其湿,湿热清则遗精止。

      8.验案选粹 某男,遗精无梦,小劳即发,饥不能食。食多即胀,面自舌热,小便黄赤。此脾家湿热,流于肾中为遗精,不当徒用补涩之药,恐积热日增。萆藓、砂仁、茯苓、牡蛎、白术,黄柏、山药、生地黄、猪苓、炙甘草。(《尤在泾医案》)

      辨治按语 湿热下注证,多因脾胃蕴热.肝胆湿热、膀胱湿热等扰动精室,精液不藏而致,审因论治,当以清利湿热为主,使邪去而精自守,病遗自止。然初病湿热实邪,当禁用固涩;久病体虚,邪去苔净,方可议补。否则敛邪留患,甚或变生他症。湿热久蕴,气滞络瘀,痰瘀互结,阻滞尿道,或癃或闭者有之,又当化痰(湿)消积,可用二妙敬加三棱、莪术、大黄、廑虫、王不留行,甚者加穿山甲、皂角刺、玄参、海藻、浙贝母等软坚散结之品。气虚者可加黄芪益气化积。

      9.文献选录《名医杂著·梦遗滑精》曰:“梦遗滑精……饮酒厚味,痰火湿热之人多有之。”《医学人门·遗精》日:“醇酒厚味,酿成脾胃湿热,浊气归于肾中,而肾水不得宁静。”《医学纲目·遗精》:“梦遗属湿滞者居大半,若用涩剂固脱,必愈涩而愈郁,其病反甚。”

      日常注意:

      (1)勿把生理现象视为疾病,增加精神负担。成人未婚或婚后久别1—2周出现一次遗精,遗精后并无不适,这是生理现象。千万不要为此忧心忡忡,背上思想包袱,自寻烦恼。

      (2)既病之后,不要过分紧张。遗精时不要中途忍精,不要用手捏住阴茎不使精液流出,以免败精贮留精宫,变生他病。遗精后不要受凉,更不要用冷水洗涤,以防寒邪乘虚而入。

      (3)消除杂念。不看色情书画、录像、电影、电视,戒除手淫。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文娱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4)、晚餐不宜过饱被褥不宜过厚内裤不宜过紧

      (5)、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烟酒咖啡等

    所有药品 西药 中成药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尾页 go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