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缺血用药
1、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1)局部创面处理:主要是保证溃疡创面充分引流和创面清洁。瘀滞性溃疡的创面每日可用3%硼酸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分泌物减少后改用生理盐水纱布换药,直至创面肉芽新鲜为止。湿敷法是利用细孔纱布用所需药液浸湿,略加挤压后以不滴药液为度,表层敷料应超过伤口边缘3~5 cm,以防止细菌污染伤口,根据创面情况应定时更换。干性坏疽只需用碘酒、酒精消毒,而后用无菌干敷料保护,以防止继发感染。各种处理都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不要以为反正是感染伤口而忽视无菌操作,致使感染反复加重。
(2)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伤口感染较重,全身抵抗力较差者,可遵医嘱给予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3)注意外部环境:保证病室环境、床单及病人皮肤的清洁。溃疡创面周围的皮肤可用温水、中性肥皂轻柔地清洗,而后用棉球拭干。应避免挤压伤口和损伤患周皮肤。
2、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溃疡创面只要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无感染和坏死,敷料无刺激性且湿润、透气,肉芽组织就会迅速生长,加速创口的愈合。
(1)重视局部治疗和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坏死期创面局部处理非常重要,这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和保存肢体均有重要的关系,故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及时清除溃疡创面的坏死组织。我们经常采用“蚕食法”:即换药时将坏死组织分期分批进行清除。具体方法是:远端坏死组织先清除,近端的后清除;疏松的坏死组织先清除,牢固的后清除;软组织先清除,死骨后清除;炎症完全消退或控制,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形成后再做彻底清除,但应注意局部的血液供应状况。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患部受压,卧时注意勤翻身,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必要时使用支被架。因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溃疡,指导患者做患肢运动练习,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作法是:患者仰卧,先抬高患肢至45°,维持1~2 min,然后坐起垂足于床边2~5 min,并做踝足部旋转和伸屈活动10余次,再仰卧床上休息2 min。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溃疡,卧床时抬高患肢,并可在床上做踝关节背屈、旋转和小腿屈伸运动,以发挥下肢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可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
(3)合理饮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贫血者,轻症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物,重症,应间断输血,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锌。研究资料证实,周围血管病患者,血液多呈高凝、高粘滞状态,因此,应限制高脂饮食,提倡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少食辛辣炙、膏粱厚味,饮食坚持清淡原则。
3、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防止溃疡复发的关键
周围血管病性足部溃疡及坏疽,临床为慢性过程,具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原发病为本,足部溃疡及坏疽为标。溃疡及坏疽取得疗效的过程原发病也得到了改善,但溃疡及坏疽愈合不等于根治了原发病。因此,根据治病必求于本和标本兼顾的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防止溃疡及坏疽复发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施治,整体综合治疗与调护是治疗此类疾患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