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 |
枸橼酸坦度螺酮片
|
【生产企业】 |
[还有5个药企生产该药]
|
---|
【功效主治】 | 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
【用法用量】 | 通常成人应用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的剂量为每次10 mg,口服,每日3次。根据病人年龄、症状等适当增减剂量,但不得超过1日60 mg。 用药须知本药交给病人时,对PTP包装的药品,指导病人从PTP密封袋中取出药片服用。(据报告,有人因误咽PTP密封袋,导致锋利的锐角刺入食管粘膜,引起食管穿孔,纵膈窦炎等严重并发症。) |
【化学成分】 | 枸櫞酸坦度螺酮的分子式为:C21H29N5O2•C6H8O7,分子量为:575.62。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薄膜涂层片。 |
【药理作用】 | 经研究表明,本药可选择性作用于脑内5-羟色胺受体亚型之一的5-HT1A受体,从而发挥抗焦虑作用和改善心身疾病模型的症状。本药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机制与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后膜的5-HT2受体密度下调有关。肌松弛作用,麻醉增强作用,自发运动抑制作用,共济运动抑制作用,抗痉挛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基本无步态蹒跚,无与过度镇静有关的肌松弛作用(小鼠,大鼠),无麻醉增强作用(小鼠),无自发运动抑制作用(小鼠),无共济运动抑制作用(小鼠,大鼠),并且基本无抗痉挛作用(小鼠)。 |
【药物相互作用】 | 本药与苯二氮类药物无交叉依赖性,若立即将苯二氮类药物换为本药时,有可能出现苯二氮类药物的戒断现象,加重症状,故在需要停用苯二氮类药物时,须缓慢减量,充分观察。与丁酰苯类药物(氟哌啶醇、螺哌隆等)合用,有可能增强锥体外系症状。因本药的弱抗多巴胺作用,有可能增强丁酰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钙拮抗剂(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吡啶等)合用,有可能增强降压作用。因本药有5-羟色胺受体介导的中枢性降压作用,有可能增强降压作用。 |
【不良反应】 | 调查总例数1451例中有150例(10.3%)出现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值异常。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43例(3.0%)、步态蹒跚16例(1.1%)、恶心13例(0.9%)、倦怠感11例(0.8%)、情绪不佳11例(0.8%)、食欲下降10例(0.7%)。主要实验室检查值异常有AST(GOT),ALT(GPT)升高。 严重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黄疸(〈0.1%)。因为会出现伴AST(GOT)、ALT(GPT)、AI-P、γ-GTP升高的肝功能异常、黄疸等,所以,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其它不良反应出现以下不良反应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减量或停药等适当处理。精神神经系统:嗜睡、步态蹒跚(发生率超过1%);眩晕、头痛、头重、失眠(发生率为0.1-1%);震颤、恶梦(发生率低于1%);类似帕金森病样的症状(频度不祥)。肝:AST(GOT)、ALT(GPT)、Al-P升高(发生率为0.1-1%);γ-GTP升高(发生率低于1%)。循环系统:心悸、心动过速、胸闷(发生率为0.1-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渴、腹部不适感、胃痛、胃胀、腹胀、便秘、腹泻(发生率为0.1-1%)。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发生率为0.1-1%);瘙痒(发生率低于1%)。其它:尿中NAG升高(发生率超过1%);倦怠感、乏力、情绪不佳、四肢麻木、多汗(发汗、盗汗)、眼睛朦胧(发生率为0.1-1%);恶寒、浮肿、发烧(脸红、灼热感)、BUN升高、嗜酸性细胞增加(发生率低于1%)。 |
【禁忌症】 | 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
【注意事项】 | 慎重给药(对下列病人应慎重给药):器质性脑功能障碍的病人(有可能增强本药的作用)。中度或严重呼吸功能衰竭病人(有可能使症状恶化)。心功能障碍的病人(有可能使症状恶化)。肝功能、肾功能障碍的病人(有可能影响药代动力学)。老年人(参考"老年患者用药")。重要注意事项:用于神经症病人时,若病人病程长(3年以上),病情严重或其它药物(苯二氮类药物)无效的难治型焦虑患者,本药可能也难以产生疗效。当1天用药剂量达60mg仍未见明显疗效时,不得随意长期应用。本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