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杭州白癜风医院 | 南宁白癜风医院 | 广州白癜风医院 | 南宁白癜风医院 | 济南白癜风医院 | 贵州白癜风医院 | 成都白癜风医院 | 武汉白癜风医院 | 武汉白癜风医院 | 昆明白癜风医院 | 上海白癜风医院 | 兰州白癜风医院 | 深圳白癜风医院 | 兰州白癜风医院 | 合肥白癜风医院
    宁波白癜风医院 | 南昌白癜风医院 | 南京白癜风医院 | 北京白癜风医院 | 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宁波白癜风医院 | 潍坊白癜风医院 | 青岛白癜风医院 | 北京白癜风医院 | 济南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杭州白癜风医院 | 杭州白癜风医院

    药品查询

    当前位置: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找药品  >  慢性腹泻(中医)

    慢性腹泻(中医)用药

    用药原则:

      【证治方药】

      (一)脾虚夹湿

      1,临床表现: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水备不化,稍进油腻或饮食不慎则大便次敷明显增多,饮食减少,食后脘痞腹胀。精神疲倦,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嫩,苔白或白腻,脉濡细、虚缓。

      2、病因病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湿浊内生,浊阴不降。

      3,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4,方剂:参苓白术散(《局方》)加减。

      药物:党参10~15g,生白术l0g,茯苓10~15g,炒苡仁15~30g,扁豆10~15g,山药15g,莲子肉10g,陈皮6~10g,砂仁3~6g(后下),炙甘草3~6g。

      方义: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莲子肉、甘草健脾益气,苡仁、扁豆、茯苓化湿,陈皮、砂仁理气。为治疗慢性久泻之常用方。

      加减:舌苔白腻,脘痞腹满,大便清稀,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车前子(包),燥湿利湿,即合平胃散(《局方》)。若形寒怯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寒重者加肉桂、干姜、淡附子,温阳散寒,即合理中汤(《伤寒论》)。若兼食滞,嗳腐,大便有食物残渣,气味秽臭,加黄连、焦山楂、神曲、谷麦芽,去山药、莲子肉、扁豆,以消食导滞。若兼肠鸣腹痛、完谷不化者为飧泄,去山药、莲子肉、扁豆,加羌独活、防风、木香,祛风理气。

      5,变通法:若久泻不愈,脘腹、肛门坠胀,脱肛不收,为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或升阳益胃汤(《脾胃论》),升阳举陷。若脾虚兼有湿热,用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即参苓白术散加黄连、山楂、自豆蔻、藿香等清热除湿诸品。如无邪无滞、久泻不效者,酌加诃子、肉果、石榴皮、赤石脂等收涩。

      (二)湿困中焦

      1,临床表现:大便溏薄,或泄泻清稀。腹满肠鸣,每日大便数次,或解而不爽,腹中不舒,食纳减少,脘痞呕恶,口腻发涩,口渴不欲饮,身重疲乏,小便不利。舌苔厚腻满布,舌质淡,脉濡缓。

      2,病因病机:久泄脾虚失运,或湿邪阻遏不去,内外诸因,湿困中焦,清浊不分,升降失司。

      3,治法:燥湿运脾,分利水湿。

      4,方剂:胃苓汤(《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苍术10~15g,厚朴6~10g,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30g,炒白术10~15g,泽泻10~15g,苡仁15~∞g。

      方义:苍术、厚朴苦温燥湿,半夏、陈皮和胃理气,茯苓、白术、泽泻、苡仁利湿。本方为分利中下焦水湿之方。

      加减;脘腹冷痛,大便清稀,舌苔水滑、白厚,寒湿偏重者,加干姜、肉桂,桂枝,温阳散寒。大便色黄褐、热臭,或大便夹黏液,苔黄,兼夹湿热者,加黄连、黄柏,清利湿热。脾虚证明显者,加山药、扁豆,健脾利湿。大便不爽,腹中不适,肛门滞胀,气滞湿阻者,加木香、砂仁、槟榔、枳壳理气导滞。口腻、身困,兼湿者,加藿香、白蔻仁化湿醒脾。

      5,变通法:若兼脾阳不足、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足肿者,可用实牌饮(《济生方》),温阳敬寒,除湿理气。药如附子、干姜、厚朴、白术、茯苓、木香、木瓜、大腹皮、草豆蔻等,若形体消瘦,肠鸣漉漉,便泻清水,大便呈泡沫状,腹胀尿少,舌淡苔白滑:为水饮留肠所致,当予温阳化饮法。方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药如茯苓、苍白术、桂枝,椒目、防己、泽泻、车前子等,

      (三)寒热错杂

      1,临床表现:腹泻不爽,大便带黏液,腹痛呕恶,下坠欲便,迁延不愈,遇冷痛泻加重,或情绪变化也可引起发作,口苦,纳呆,四肢不温,心胸烦热。舌质淡,苔白腻而上罩薄黄苔,脉沉弦小数。

      2,病因病机:脾胃不和,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清浊不分。

      3,治法:调和寒热,温寒清热。

      4,方剂;乌梅丸(《伤寒论》)加减。

      药物;乌梅10g,川椒3g,桂枝6~10g,淡附子6~10g,干姜3g,细辛3g,黄连6~10g,黄柏6g,当归10g,党参10g。

      方义,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温阳散寒止泻。黄连、黄柏清热利湿,党参健脾,当归和血,乌梅酸敛止泻,为寒热并调之剂。

      加减:腹泻伴便血鲜红者,加赤芍、丹皮、地榆,凉血清热止血;腹泻大便有黏液者,加白头翁、秦皮,清肠止泻。若脘腹不冷痛、四肢尚温者,可去附子、干姜,细辛;若兼脾虚者,加白术、茯苓益气健脾。腹痛甚者,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5,变通法:若脾虚而肝木乘之。晨泄腹痛,有脘痞纳少、呕恶、眩晕,称为胃虚风动,仿叶天士法,用人参乌梅汤(《临证指南医案》)台左金丸(《丹溪心法》),药如乌梅、黄连、吴萸、白芍、木瓜、党参、茯苓、甘草、陈皮等。

      (四)脾肾阳虚

      1,临床表现:五更初醒即感肠鸣腹痛,急欲登厕,泻下清稀或完谷不化,泻后即安。或久泄滑脱不禁,伴腹部冷痛,形寒肢冷。腰酸乏力,食少腹胀,面色无华。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2,病因病机:脾阳不足,肾阳虚损,火不生土,虚寒内生,引起五更泻。

      3,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4,方剂:四神丸(《内科摘要》)合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补骨脂10g,吴萸3~6g,炮姜炭10g,内桂3~6g,五味子6~10g,党参10~15g,炒白术10g,煨肉果10g,木香3~6g,灶心土100g(煎汤代水)。

      方义:补骨脂补肾,吴萸、炮姜炭、肉桂温中,五味子、煨肉果收涩止泻,党参、炒白术健脾,木香理气止痛。加灶心土煎汤代水,涩以固脱。

      加减:脘腹冷痛,四肢不温,寒甚者加淡附子温阳散寒。久泻滑脱不禁者,加诃子、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固涩止泻。沉寒痼冷,久积不化,泄泻难愈,加半硫丸吞服,助阳生火。

      5,变通法:久泻不止,滑脱不禁者,可用真人养脏汤(《局方》)加减。药如白术、肉豆蔻、肉桂、木香、诃子、赤石脂、石榴皮、灶心土、龙骨,牡蛎等,温阳固脱。若兼气虚下陷者,可加生黄芪、荷叶、枳壳,升清降浊,补中益气。若久泄肾阳虚衰,奇经虚损,下焦不固,腰脊酸冷痛重,小腹冷痛,性功能减退者,可仿叶天士法,用鹿角片、菟丝子、杜仲、补骨脂,巴戟天、小茴香、赤石脂等温润通补奇经,再合理中汤亦可。

      (五)肝脾不和

      1,临床表现:腹痛即欲便,痛多在左下腹,便后痛止,腹胀胁痛,胸闷暖气,喜叹息,每因情绪变化而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沉弦。

      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肝脾不调,气机不畅,腹痛即泻,便后痛止,即所谓痛泻者。

      3,治法:调和肝脾,扶土抑木。

      4,方剂:四逆散(《伤寒论》)合痛泻要方(刘草窗方)加减。

      药物:柴胡6g,炒白术10g,白芍10g,防风6~10g,陈皮3~6g,枳壳6~10g,甘草6g。

      方义:柴胡、白芍疏肝理气,白术、甘草扶土健脾,积壳、陈皮理气,防风升阳祛风。

      加减:如见胃酸过多,引起痛泻,加左金丸(《丹溪心法》)制酸清热;气滞腹痛、腹胀甚者,加厚朴、焦槟榔理气导滞;脾虚大便溏薄,气短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益气健脾。胸闷叹息,大便不爽者,加薤白、桔梗宽胸理气泄浊。

      5,变通法:若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加杏仁、桔梗、薤白、蚕砂、瓜蒌理气润肠、泄浊通便,在便秘时用。若痛泻而小腹、肛门坠胀,时有虚坐努责,气短懒言,上方再加生黄芪、升麻,用枳壳、防风,即四逆散、三奇汤(经验方)合用,益气升阳、泄浊理气。苦形体消瘦,大便时干时溏,腹胀痛,口干不欲多饮,头晕呕恶,舌红少苔。属肝阴不足、肝气侮脾所致者,上方效果不显,痛泻频作,可用酸甘化阴、酸苦泄热法,药如乌梅、木瓜、五味子,白芍、沙参、山药、白术、山楂、左金丸等。

      (六)瘵阻肠络

      l,临床表现:腹泻经年不愈,时有复发,大便或有脓血,或兼黏液,泻后不爽,少腹刺痛而固定不移,拒按或扪及包块,面色苍黑不泽。有的妇女腹泻与月经周期有关。舌质紫黯,或有瘀点(斑),苔薄腻,脉细或涩。

      2,病因病机:久泻不愈。气滞血瘀。肠络痹阻。

      3,治法:化癀通络,和营止泻。

      4、方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小茴香6g,干姜3~6g,延胡索10g,五灵脂10g,制没药6g,川芎l0g,当归10g,赤芍10~15g,肉桂3~6g,蒲黄10g(包)。

      方义:肉桂,茴香、干姜温经散寒,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止痛,当归、赤芍、川芎和血调营。王清任认为“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总是瘀血过多”(《医林改错》),故用本方活血化瘀。

      加减:大便有较多黏液,加苡仁、败酱草清热利湿排脓。有鲜红脓血者,加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清热利肠。妇女月经不调,色紫有血块者,加祧仁、红花、丹皮活血调经。小腹胀痛,加香附、乌药理气止痛。

      5、变通法:亦可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即香附、乌药、枳壳、桃仁、五灵脂、当归、川芎,赤芍、丹皮、红花、延胡素、甘草。两方比较。上方有温阳散寒药,本方有理气止痛药,可随证选用。又,活血化瘀法常配合化湿、健脾、温中、理气药。

      【简易方药】

      1,山药30g,车前子12g;每日1剂,水煎服。适于脾虚夹湿,泄泻而小便不利者。

      2、补骨脂180g,吴萸90g,五味子、肉豆蔻(煨)各120g,花椒30g (微焙),生硫黄18g,大枣81枚,生姜180g。先煮姜十余沸。入枣同煮,至烂熟去姜,余药为细末,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5~10g,日2次。适于五更泻肾虚者。

      3,糯米、山药、姜炭、诃子、人参均研末,以2:2:1 :1:1的比例和匀,每服3g,每日3~4次。适于脾虚、虚寒久泻。

      4,罂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120g,为细末。每服3g,日服2次。治久泻不止。

      5,蔫苡仁、莲子肉,芡实、山药,糯米等量,每日1剂。水煮成稀粥,每日2~3次顿服。适于脾虚、脾肾虚寒者。

      6、玉米500g,石榴皮125g,共研成细末。每次冲服15g,每日3次。适于久泻不止者。

    所有药品 西药 中成药
    推荐医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