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杭州白癜风医院 | 南宁白癜风医院 | 广州白癜风医院 | 南宁白癜风医院 | 济南白癜风医院 | 贵州白癜风医院 | 成都白癜风医院 | 武汉白癜风医院 | 武汉白癜风医院 | 昆明白癜风医院 | 上海白癜风医院 | 兰州白癜风医院 | 深圳白癜风医院 | 兰州白癜风医院 | 合肥白癜风医院
    宁波白癜风医院 | 南昌白癜风医院 | 南京白癜风医院 | 北京白癜风医院 | 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宁波白癜风医院 | 潍坊白癜风医院 | 青岛白癜风医院 | 北京白癜风医院 | 济南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长沙白癜风医院 | 杭州白癜风医院 | 杭州白癜风医院

    药品查询

    当前位置: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找药品  >  高血压(中医)

    高血压(中医)用药

    用药原则:

      【证治方药】

      (一)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收缩压因情绪因素而波动升高,情绪稳定时常可恢复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病因病机:病变早期,情志石遂,肝郁化火,肝火上炎。

      3,治法:清泄肝火。

      4,方剂:龙胆蒺藜汤(施今墨方)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自蒺藜10g。桑叶10g,菊花10g。白薇10g,丹皮6~10g,黄芩10g,夏枯草10~15g,苦丁茶10g,赤白芍各10g,甘草6g。

      方义:龙胆草、夏枯草、黄芩、苦丁茶清泄肝火。赤芍、丹皮凉血清热。白蒺藜、白薇凉肝息风,桑叶、菊花清利头目,白芍、甘草缓肝调中。

      加减:口苦、心烦、头痛、目赤,热盛者加寒水石、石膏清热泻火。小便黄者加车前草、泽泻清利,大便秘者加生大黄、决明子通便。胸胁不舒,情绪波动者加小剂量柴胡、枳壳,合白芍、甘草为四逆散(《伤寒论》),有疏肝解郁作用。头晕目眩,血压波动不定,加石决明、钩藤息风定眩。口舌干燥,热盛伤阴者加生地、玄参养阴清热。

      5、变通法:心肝火旺,心胸烦热,溲黄便秘者。可用凉膈散(《局方》)加减,清上、中焦热以泄热降压。药用大黄、玄明粉、竹叶、山栀、连翘、杏仁、甘草,酌加莲子心、黄连。如见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肝火不甚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疏肝和血、清热泻火,并可酌加连翘、菊花等。本证尚可长期用菊花、野菊花泡茶饮用,有清泄肝火、降压明目效果。

      (二)肝阳上亢

      l、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重欲仆,头目胀痛,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遢郁怒、劳累加重,面赤额红,心烦失眠,下肢酸软轻浮。舌红,脉弦。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本证在高血压中常见,中后期亦有出现,常为中风、冠心病等合并症发作之前期阶段。

      3,治法:平肝潜阳。

      4、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药物:天麻10~15g,钩藤10~15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牛膝15~30g,桑寄生15g,益母草15~30g,杜仲15g。茯神15~30g,黄芩10~15g,山栀10g,菖蒲10g,车前草15~30g。

      方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定眩以治标。牛膝、桑寄生、杜仲朴益肝肾以治本。山栀、黄芩泄热,茯神、菖蒲安神,益母草、车前草有恬血、利水降压作用。该方根据降压药理研究结果组成,又符合中医证治规律,是高血压常用代表方之一。

      加减:目赤、口苦、心烦、头痛,肝火盛者加夏枯草、丹皮凉肝泻火。下肢酸软,目干涩糊,面赤颧红,五心烦热,舌红无苔,兼阴虚者加生地、玄参、枸杞子、菊花滋阴清热。肢体麻木加稀莶草、鸡血藤祛风通络,颈项板紧不舒加葛根舒筋通脉,失眠不安加夜交藤、柏子仁安神。头重欲仆有肝风征象。加羚羊角、菊花息风清热。兼见瘀血者加丹参、红花化瘀,兼痰湿者加泽泻、自术、南星、半夏利湿化痰。

      5,变通法:若下虚上实者,可用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以镇逆平冲,药用代赭石、龙骨、牡蛎、生地、白芍、山药、牛膝、柏子仁等,牛膝,赭石必用至30g以降逆平肝,若体实便秘可加大黄,兼瘀者酌加桃仁、丹参。此张锡纯成法。或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亦镇逆平肝之剂,药如牛膝、赭石、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玄参、天冬、菌陈、川楝子等,痰多加胆南星。心中烦熟加石膏,尺脉虚加熟地、萸肉。值得注意的是,半肝潜阳药常用龙骨,牡蛎、龟甲、石决明、代赭石以镇潜,天麻、钩藤以平肝。但必须配合牛膝、桑寄生、杜仲之温养,或玄参、生地、天冬、白芍之滋阴柔肝,是标本兼顾之法。牛膝疏补肝肾。又能祛瘀活血,一药两用且引药下行。故必大剂投之。

      (三)痰火内盛

      1,临床表现:头重胀痛,头晕目眩或昏蒙,胸闷泛恶多痰,纳差腹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嗜睡鼾眠,口苦或黏腻。小便黄,大便秘结。或形体肥胖,或检查有高脂血症。舌胖,苔厚腻、水滑、上罩黄色,脉弦滑数。

      2,病因病机:嗜食肥甘,或禀赋痰湿,痰湿、肝火蕴结,久而不去,上扰清空。本证可兼杂在其他主要证候中,出现于高血压各期。

      3、治法:清热化痰。

      4,方剂:清气化痰九(录自《医方考》)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药物:全瓜萎15~30g(打),黄连6~10g,黄芩10~15g,石菖蒲10g,竹茹10g,胆南星10g,法半夏10~15g,化橘红10g,茯苓15g,桃杏仁各10g,枳实6~10g。

      方义:瓜萎化痰清热,合积实宽胸理气。黄连、黄芩清热,桃仁、杏仁润肠,菖蒲、胆南星、半夏化痰浊,竹茹、陈皮和胃降逆。

      加减:胸闷心痛加薤白宜痹通阳,即合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用。头重如蒙加苍术、荷叶,口中黏腻加藿香、佩兰,为芳化泄浊之品。兼有高脂血症者,加山植、僵蚕、泽泻、槐花,凉血化痰、祛浊降脂,兼肝阳上亢,血压过高时,可加牛膝、钩藤、天麻、石决明,即台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用以平肝。若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可加生大黄、玄明粉。通便泻火以降压。痰瘀互结,酌加丹参、红花、葛根活血化瘀。

      5、变通法:大便秘结、痰火上扰,热象重时,可暂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清热泻肝、通便降逆,药用黄连、黄芩、大黄、山栀、龙腰草、当归、芦荟等。若头晕沉重、目眩耳鸣,肢体困重,或如坐舟车、天旋地转,呕恶清涎,苔白腻,脉沉滑,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涤痰化湿:平肝定眩,方即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可加入泽泻、胆南星。

      (四)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脑空,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面红烘热,易汗出,舒张压增高长期不降。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肝阴虚则目眩头晕,肾阴虚则腰酸耳鸣,阴虚而内热,故心烦、手足心热、面红烘热。是属高血压中期,血压持续不降,但尚稳定。

      3、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凉血。

      4、方剂:杞菊地黄汤(《医级》)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构杞子10~15g,菊花10~15g,山萸肉15g,生熟地各15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15g,茯苓15~30g,牛膝15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方义:山黄肉、熟地、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淡渗利湿。枸杞子、菊花、早莲草、女贞子养血柔肝,丹皮、生地凉血清热,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阴津亏损,口干烘热汗出,便秘者,用大剂生地、麦冬、玄参,即台《温病条辨》增液汤,养阴生津。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且有降压作用。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益母草利水消肿。若兼见瘀热加赤芍、丹参,既能凉血又能活血。

      5、变通法:若既有肝肾阴虚,又有肝阳上亢表现时,当根据标本虚实之主次轻重不同斟酌选方用药。肝肾明虚为主,一般症情尚稳定,可以杞菊地黄汤(《医级》)为主。肝阳上亢为主,多见头目肢体及全身症状,常有中风等合并症之先兆,当用天麻钧藤饮(《杂病证治新义》)、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主。亦可两者交替应用,以缓图治之,标本兼顾。

      (五)阴阳两虚

      1,临床襄现: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脑空耳鸣,腰膝酸软,短气胸闷,足凉而手足心热。或下半身冷、上半身热,或面颊、目下黯黑灰滞。或颟红升火,夜尿多,时而面浮足肿,男子阳痿阴冷或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性欲淡漠。舒张压持续升高,顽固不降,用药效果不显著。舌质红瘦或淡胖,脉沉弦或细数。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日久,渐而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而失去平衡状态,故时而阴虚内热为主,时而阳虚外寒为主。本证多见于高血压后期,常合并心、肾、眼底、血管及脑合并症。

      3,治法:补肾气,滋肾阴,温肾阳,

      4,方剂: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5~30g,玄参l5~30g,山萸肉10~15g,川石斛10~15g。麦冬10~15g,五味子10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巴戟天10~15g,淡苁蓉10~15g,杜仲15g。

      方义:巴戟天、苁蓉、杜仲温肾阳,生熟地、玄参、山萸肉补肾阴,石斛、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液,菖蒲、远志安神养心。

      加减:若阳虚形寒足冷,加附子、肉桂温阳;若年高患者舒张压持续不降而气虚者,加生黄芪、陈皮补虚益气。若兼瘀血者,加丹参、益母草、红花化瘀。夹痰浊者去生地、玄参、麦冬、石斛、苁蓉以免呆滞,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化痰。

      5,变通法:更年期高血压,不论男女,阴阳两虚者。可用二仙汤(经验方)加减,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阳,知母、黄柏泻火,当归、白芍、生地养血,酌加枸杞予、五味子、女贞子,菟丝子补肝肾。若面浮足肿,动则气短、心动悸,面色黧黑灰滞,用真武汤(《伤寒论》)加减,温阳利水,药用附子、白芍、白术、桂枝、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又有用杞菊地黄汤加附子者,附子用少量以引火归原。助杞菊地黄丸之补肾养阴。如阴阳两虚,伴见肝郁者,可用金匿肾气丸、逍遥散、交泰丸加减,药用柴胡、白芍、白术、茯苓、黄连、牡蛎、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亦为高血压治疗之变法。

      (六)肝风内动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行走飘浮,肢体麻木,两手震颤,或半身肢体无力。面红目赤,心情急躁,便秘尿黄,舌红尿黄,脉弦数、滑数为实;肢麻肉瞤,烘热升火,视物模糊,脉细数而弦,舌红少苜为虚。

      2,病因病机:肝阳上亢。肝用过强,升动无制,化火生风,表现为风阳上扰之实热证。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表现阴虚精亏之虚热证。实者易夹痰、瘀,虚者则必阴虚。本证为高血压急性发作,脑卒中之前期。

      3、治法:肝风内动宜平肝息风。实者以清热凉肝,虚者须滋阴潜阳。

      4,方剂

      (1)风阳上扰之实热证,用羚羊角钧藤汤(《通俗伤寒论》)合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碱。

      药物:羚羊角1,5~3g(分冲),钩藤15~30g(后下),桑叶10g,菊花15g,白芍15g,生地15~30g,茯苓15~30g,代赭石30g(先下),生牡蛎30g(先下),牛膝15~30g,天麻15g,石决明30g(先下)。

      方义:羚羊角、钩藤凉肝息风,桑叶、菊花清热。白芍、生地养阴柔肝,天麻平肝定眩,茯苓安神养心,代赭石、石决明、牡蛎镇逆平冲,牛滕引药下行。

      加减:肝火旺者,加夏枯草,山栀、丹皮、连翘清肝,甚者加牛黄清心丸1粒、日2次清心开窍、泻肝醒脑。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通下泻火。夹痰热者,加礞石、大黄、黄芩、枳实。即台礞石滚痰丸(王隐君方),泻热逐痰。

      变通法:若风阳上扰,四肢抽搐,神志昏迷,则用息风定痉、开窍清热法。用羚羊角钩藤汤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羚羊角3g(分冲),水牛角30g,生地30g,白芍15g,丹皮10g,钩藤30g(后下)。全蝎5g,螟蚣2条,天麻15g,水煎日服2剂;另以紫雪丹每次2g化服,日2次。

      (2)阴虚风动之虚热证,用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生地15~30g,麦冬15~30g,玄参15~30g,白芍15g,龟甲15~30g(先煎),牡蛎15~30g(先煎),炙鳖甲15~30g(先煎),五味子10g。火麻仁10g(打),山萸肉10~15g。

      方义:生地、麦冬、玄参滋阴清热、增液生津,牡蛎,鳖甲、龟甲潜阳育阴,山萸肉、五味子、白芍酸收敛肝,火麻仁润燥通便。

      加减:肢体麻木、筋惕肉瞤,两目模糊,为肝阴血虚者,加当归、首乌、桑椹子、枸杞子养血柔润。夹有血热者加丹皮、赤芍凉血清热,瘀血者加益母草、丹皮、丹参凉血活血。有痰热者加天竺黄、石菖蒲、胆南星,并去麻仁、五味子、山黄肉、白芍等,以化痰清热。

      变通法:虚风内动者轻则用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重则用大定风珠。但其本在阴精亏损,故必用生地、玄参、麦冬增液,待症情平复时,可用左归丸(《景岳全书》)滋肾养阴,加息风平肝药以缓图调理。

      【医家经验】

      (一)刘保尚治商血压经验

      刘保尚将高血压分为四大证候类型进行辨证用药。

      l、心肝热盛,风火上亢:用清心凉膈散以清心凉血、平肝泻火。药如竹叶、连翘、丹皮、玄参、石决明、菊花、钩藤。热盛加龙胆草。便秘加大黄、玄明粉,对胃肠实热者尤其需要。并提出心火亢盛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2,湿热壅盛,痰火内扰;用温胆汤加黄葶、代赭石,分清走泄、清热化痰,热加山栀、黄连,湿加藿香、佩兰,痰加瓜萎、贝母,便秘加莱菔子。胸痛加整自、瓜萎等,胆固醇高加山楂、槐花、泽泻。

      3,肝肾阴虚,肝阳上扰:用增液汤、镇肝熄风汤合方,加石斛、旱莲革、女贞子,育阴潜阳。其中玄参清浮游之火可重用。便秘加柏子仁、苁蓉,肢麻加地龙、桑技,胸闷脉结代加三七、丹参,桃仁。血压正常后。心动悸、脉结代者用甘麦大枣汤加三七、地黄、白芍、麦冬缓调。

      4,阴阳俱虚,虚阳上冒:症情日久,阴虚及阳,或久服凉药,阳虚肾亏,宜滋阴壮阳佐平肝潜阳。药用二加龙牡汤(白藏、附子、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加桑寄生、杜仲、牛膝、枸杞,吞服肾气丸。刘保尚,高血压脑病医案一则,新医药学杂志,1976,(10):477~479]

      (二)朱古亭辨舌治高血压

      治高血压以辨舌为主。舌质红者为阴虚阳亢。用杞菊地黄丸加平肝潜阳药,如钩藤、石决明、玄叁、壹冬之类;阴虚则肠液不足,往往大便干燥,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即增液汤,服药后多数病人大便得以畅润,头晕发胀症状可以缓解。由于胃气下行,血压亦能因此下降,所以润大便亦降血压之一法。舌苔黄糙,头晕胀痛并重,为肝胆气火上扰,以龙胆泻肝汤加清肝药,如夏枯草、桑叶、石决明、菊花、钩藤、白蒺藜之类。舌苔腻者,为痰浊内蕴夹肝阳上扰,苔自腻以藿朴夏苓汤加平肝药,如豆卷、竹茹、佩兰、半夏、茯苓、钩藤、菊花、石决明之类。如老年水亏术旺,风阳上枕而为眩晕者,以六味地黄丸加清肝潜阳息风药,如石决明、菊花、钩藤、桑叶之类。治高血压以菊花、钩藤、石决明三味为必用之品,再根据舌苔、舌质的变化,选方加减运用。(陈泽霈,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165)

      (三)柴浩然治疗高血压“反跳”经验

      1、疏肝理气,特顺肝术之性:本法适用于肝郁气滞、化火上冲所致的高血压或其“反跳”者,此证虽有肝火上冲,初用清肝泻火之法即效,但因肝火乃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所致,屡用清肝泻火之法,其苦寒清降有悖肝的疏泄条达之性,使肝气愈郁愈逆。血压波动轻大,不时出现“反跳”。这种情况尤其是在情志不遂、忧思恼怒或正值经前期、更年期、精神过度紧张时更为明显。对此,主张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逍遥散或四逆散加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等。

      2,行气活血,调理气血瘀滞:本法适用于气血瘀滞、肝阳偏亢所致高血压,或中风瘀阻经络、肝阳上亢而血压波动不稳定者。此证由于气血瘀滞以至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使肝阳上亢加重。若单纯平肝潜阳,气血逆乱得不到恢复,往往出现血压波动较大甚或反跳。对此。强凋以行气活血为主,调理气血瘀滞,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天麻,钩藤、珍珠母等平肝潜阳之品。

      3,降胃安冲,有利肝阳下潜:本法适用于胃气不降、冲气上逆所致高血压者。因胃气以下行为顺,冲气以敛藏为常。肝阳上亢易引动胃气、冲气上逆,而胃气、冲气上逆又能助长肝阳上亢。故长期服用平肝潜阳之剂,而未顾及胃气不降与冲气上逆,往往会出现高血压“反跳”现象。对此,以降胃安冲为主,则有利于肝阳的下潜,常用《金匮要略》奔豚汤加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平肝潜阳之品。

      4,温肝散寒,以利浊阴下降:本法适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高血压“反跳”者,形成本证,一是长期服用平肝潜阳、清热镇逆等重坠寒凉之剂,损伤脾胃,内生寒湿痰浊,随肝气上逆;二是素体阳弱,肝气不畅,中焦升降失司,痰浊内生,而随厥阴肝经上逆;三是久病不愈,年高阳衰,体质从阴化寒,以致阴寒痰浊之邪上逆,阻塞清窍。对此,治从温肝散寒,使浊阴之邪下降,常用《伤寒论》吴茱萸汤台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

      5,温化痰饮:斡旋中焦气机:本法适用于脾胃阳虚、痰饮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所致高血压“反跳”者。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脾胃阳虚,痰饮内停,升降失常,清浊相混,而上干清窍。治从温化痰饮,斡旋中焦气机,常用《金匿要略》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

      6,温阳利水,以助膀胱气化:本法适用于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水气上凌或浊邪上逆所致高血压“反跳”者。使用温阳利水之治以助膀胱气化,常用《伤寒论》真武汤加味。

      7,解表散寒,疏通太阳经输:本法适用于高血压兼夹风寒外感,营卫失和,太阳经输不和以致高血压“反跳”者。除高血压常见症外,叉增恶寒发热。肢体酸楚疼痛,后头部胀痛较甚,且有紧束感,或颈项僵直疼痛等。高血压患者兼夹外感,临床较为多见。若属风热外感,疏散风热之桑叶、菊花、蝉衣、僵蚕之类兼有清热平肝之功,可与高血压辨证用药相得益彰。若属外感风寒,皮毛闭塞,太阳经输不利,往往会使血压增高,出现“反跳”。对此,认为只要有风寒表证,即可使用解表散寒之法,表实宜用《伤寒论》葛根汤,表虚则用桂枝加葛根汤。[柴瑞荠,柴浩然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反跳”的经验,中医杂志,1996。37(7):409~410]

      【简易方药】

      1,丹皮12~15g,栀子12~15g,黄芩12~15g,菊花(或野菊花)12~15g,柴胡15g,白芍30g,茯苓15g,钩藤15g,夏枯草15g,当归9~12g,薄荷9g。每日l剂,水煎服。肝气郁滞者酌加香附、郁金或甘松;肝阳亢者酌加代赭石或生龙骨。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或夜交藤,心悸明显者加柏子仁或莲子心,头痛项强者加川芎、葛根。若有伤阴之象,证见两目干涩、口于咽燥加玄参、知母,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牛膝,浮肿者加泽泻。疏肝解郁,清泄肝火,适用于肝郁化火者。

      2,生远志15g,菊花15g,天麻15g,川芎15g,天竺黄12g,柴胡10g,石菖蒲10g,僵蚕10g。研末装入胶囊。餐前半小时服,每次20g,每日3次。平肝化痰,安神定惊,适用于肝郁兼夹痰湿、心神不安者。

      3,附子3~6g,肉桂4,5~9g,挂枝4,5~9g,获苓15~20g,牛膝15~20g,汉防己12g,白术12g,黄芪15~30g,赤小豆15~30g。每日1剂,水煎服。气虚重者加党毒,气滞重者加柴胡、枳壳、郁金,血瘀者加丹皮、赤芍、桑寄生,阴液耗损者选用桑皮、玉竹、龟甲,肥胖或高脂血症者加麦芽、竹叶、荷叶、莱菔于。温阳益气,健脾渗湿,活血通络。主治阳虚型高血压。

      4,益母草60g,杜仲l2g,桑寄生20g,甘草5g,头痛加夏枯草、白芍各l2g,钩藤20g,生牡蛎30g;阴伤加女贞子12g,石斛、生地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治产后高血压。(朱良春方)

      【外治法】

      药敷法

      1,处方: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提取物6g。硫黄50g,醋制白矾100g,朱砂50g,环戊甲噻嗪l75mg,混合研制成细面。

      用法:先将脐眼处用温水擦净,取药粉200~250rag外敷,盖以软纸,棉球按紧,用普通胶布固定,每周换药1次。

      2,处方:蓖麻仁50g。吴茱萸20g,附子20g,共研末,加生姜150g共捣如湿,再加冰片l0g和匀,调成膏状。

      用法:每晚贴两脚心(涌泉穴),7日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敷药期间停用一切降压药。

      3、处方:内花蛇3条,蜈蚣9条,土鳖虫6g,地龙9g,蝉蜕9g,葛根15g,黄连6g,甘遴3g,白芥子6g,细辛3g,元胡6g,三七3g,麝香1g。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均研细末,用姜酊将药粉拌成膏,做成药饼,直径2cm、厚O,5cm。药饼中心放少许麝香末,置放在有纱布的塑料纸上。将两侧心俞、肝俞、肾俞及关元用酒精擦净,以使药力易于渗透和固定。贴药后,局部有凉爽感,45分钟至60分钟后逐渐发热,随时问延长局部产生灼热感,重者起水泡。敷药时间以8~12小时为宜,气候凉爽时可延长到24小时,去掉膏药时间要以局部有灼热感为标准。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风池、曲池、足三里、内关。肝阳上亢者加太冲、悬钟、阳辅,痰湿中阻者加丰隆、阴陵泉。阴虚阳亢者加三阴交、太溪,阴阳两虚者加关元、气海,同时可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头痛头胀者加百会、太阳、台谷,心悸失眠者加神门、通里,腰酸者加肾俞、大肠俞,耳鸣者加籍风、听宫、耳门,胸闷者加澶中、膈俞。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实证以针剌泻法。虚证以针刺补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降压沟、心、神门;配以内分泌、太阳、额、肝、肾。

      方法:毫针中等度刺激,留针30分钟。也可用王不留行子压九。每日按压3次。每次用单侧。4~5穴。

      疗程:毫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压丸2~3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皮肤针法

      取穴:血压较高时,叩打颈后、骶部、乳突部、气管两侧、臀部等处。血压稳定而症状尚未缓解时,叩打腰骶与脊柱两侧、小腿内侧、气管两侧等处。

      方法:血压较高时,皮肤针以中等刺激为宜;血压稳定时,以轻度刺激为宜。

      疗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四)穴位注射法

      取穴:曲池、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分为三组轮流使用。

      方法:每日一组,每穴注射利血平0,1mg或O,25%奴弗卡因1ml。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五)灸法

      取穴:足三里、悬钟。

      万法:先灸足三里,后灸悬钟。每次灸1个穴位(双侧),每穴灸1~3壮。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六)穴位放血法

      取穴:太阳、印堂。前额胀痛剧烈者加攒竹。头顶疼痛明显者加百会、四神聪,颈项强痛者加风池,眩晕耳鸣甚者加头维。

      方法:取坐位,先对所选亢位消毒,再用三棱针点刺各穴约2mm深。每穴令出血5~6滴。多至10余滴,可根据体质强弱与症状情况而酌情决定。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评述】

      中药治疗高血压有改善症状的显著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轻度高血压可单用中药,较严重高血压可用中西药配合治疗,均能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毒增效。中药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及并发症肪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风上扰为高血压的主要证候,痰浊中胆、瘀血阻滞是高血压与体质及并发症密切相关的常见或相兼证候。痰浊中阻与痰湿体质,与合并高脂血症、心肾合并症等有关。瘀血阻络在初期与瘀血体质有关,至中后期与合并冠心病及肾、脑合并症有关。

      在临床上,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除以辨证论治外,还可配合两医分期进行。如I期以收缩压升高为多,血压波动大,阴虚阳亢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若收缩压不太高、舒张压又无多大改变者可用小蓟、菊花,野菊花单味泡茶。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脉压大,多为继发性高血压需针对性用药。Ⅱ、Ⅲ期则多见舒张压高,血压固定升高,累及心、脑、肾,为阴虚及阳、阴阳两虚者,以甘温缓降为主,辅以甘寒。重于温阳滋阴、活血滋阴、化痰滋阴。

      初期患者除血压升高之外,可有高级神经功能失调的非特异性症状,可据症选用养血安神、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药,不用降压药而使血压正常。当用药后症状无改变,或血压不降反升,或处于高血压病I、Ⅱ期时,才考虑接高血压辨证施治。高血压Ⅱ、Ⅲ期,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西药降压。有高血脂、尿酸高、水盐代谢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相应加人相应药物。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有升压作用的中药,如青陈皮、枳壳、枳实、款冬、细辛、秦皮、蟾蜍,及升高血糖的党参、麦冬、川贝、陈皮、秦艽等。

      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低答常出现在子时和未时,偏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辰时,偏阴虚型高血压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酉时。高血压的发病病机是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使阳亢无度,其中医分型可以阴阳为纲而据其时用其药。

    所有药品 西药 中成药
    推荐医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