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瓜子(地萝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功效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疥癣,痈肿。<br />
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的种子。 详细»
-
升药(灵药(《外科大成》),三白丹(《张氏医通》),三仙散(《吴氏医方汇编》),小升丹、三仙丹(《疡医大全》),升丹(《药籢启秘》)。)
功效主治:搜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疔疮,梅毒,下...
来源:为粗制氧化汞。 详细»
-
金鸡豇豆(炮胀筒(《云南中草药选》),唢呐花、马尾连、羊奶子、燕山红(《云南中草药》),羊尾草(《贵州药植目录》)。)
功效主治:<p>健脾理湿,行气,散瘀,止痛。治泄泻,痢疾...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毛子草的全草及根茎。秋季采,阴干。 详细»
-
石指甲(半枝莲(《药镜》),鼠牙半支(《百草镜》),瓜子草、佛指甲、狗牙草(《分类草药性》),狗牙瓣(《四川中药志》),三七仔、土三七、黄瓜子草、鸡舌草(《广西药植名录》),白蜈蚣、狗牙齿(《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太阳花、枉开口(《上海常用中草药》)。)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肝炎,热淋,痈肿...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详细»
-
木半夏(四月子、野樱桃(《纲目》)。)
功效主治:①《中国药植图鉴》:收敛。治肿毒。②苏医《中草...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实。 详细»
-
野绿麻(零余子荨麻(《中国植物图鉴》),艾麻草、红禾麻、禾麻草(《贵州草药》)。)
功效主治:①《浙江中医杂志》:全草:治疳积。②《贵州草药...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全草或根。 详细»
-
番薯藤(红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药志》)。)
功效主治:<p>治吐泻,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痈疮。①《...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茎叶。 详细»
-
石荠苧(鬼香油(《纲目拾遗》),小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分类草药性》),土荆芥、野香茹(《福建民间草药》),热痱草(《浙江中医杂志》9(6):47,1966),香草、野芥菜、白鹤草、天香油、五香草、土茵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紫花草(苏医《中草药手册》)。)
功效主治:清暑热,祛风湿,消肿,解毒。治暑热痧症,衄血,...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苧的全草。7~8月采取全草,... 详细»
-
和他草(仙人撒网,满地毡(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功效主治:<p>祛湿,驱风,消炎,解毒。治白带,痈疖,乳...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蛇婆子的根和茎。秋季采收,割取根和... 详细»
-
预知子(盍合子、仙沼子(《日华子本草》),压惊子(《医林纂要》)。)
功效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补五劳七伤。治痃癣...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和白木通的种子。 详细»
-
木兰皮(姜朴(《中药志》))
功效主治:治酒疸,酒皶面疱,阴下湿痒,癞病,重舌,痈疽,...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树皮。 详细»
-
茶子饼(枯饼(《药性考》),茶枯(《中国药植志》),茶麸、茶油巴(《广东中医》4(1):40,1959),茶子麸、茶油麸(《岭南草药志》)。)
功效主治:收湿杀虫。治阴囊湿疹,跌打损伤。①《药性考》:...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详细»